记者调查:儿童居家安全不容忽视

14.06.2015  08:19

江西广播网6月14日讯:

随着暑假即将来临,儿童安全问题再次引发社会关注。一项全国性调查显示,2009年至2014年,发生在全国范围内、经媒体报道的儿童意外伤害案例达754个,平均约二天半就发生一起,其中不乏家庭中的安全隐患引发的问题。那么,如何给孩子营造一个安全的居家环境呢?请听赣州台记者郭明瑜发来的报道:

【录音:从肺部CT我们可以看出来,左边支气管有一个东西堵在这里了,诊断是支气管异物。这是非常危险的,要做手术把它取出来。】
日前,于都县两岁半的小浩浩,跟姐姐玩耍时,不小心将花生米吸入了气管,经医院及时抢救,小浩浩气管内的花生米被取出,据赣州市人民医院医生游龙贵介绍,儿童误食物品的案例不在少数:“一个月大概有50-60例。如果呼吸道堵了,出现呼吸困难会造成窒息,这相当危险。
除了误食异物发生危险外,还存在哪些居家安全隐患呢?记者在赣州城区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菜刀,剪刀或者插头、开关这些都好怕。然后一个窗,小孩开出来,一跳掉到地下就麻烦。”“开水、煤气、液化气什么的,还有螺丝什么的。
对于这些安全隐患,家长又是怎么做的呢?
让他够不着,从小也要教他一些合理的正确的处理方式,有些东西不该吞。
我们要防范,一天到晚跟稳他,叫他这个不能动,那个有电,这个会烫到。
不让他接触,跟他说,这个是不能玩的。
记者调查发现,对于儿童居家安全隐患,家长除了防范,更多的是选择隔离。儿童教育专家李晖认为:“家长的过度保护、阻止,导致一些认知盲区。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需要孩子有经验。而经验不是靠代价去获得的,是在父母或者老师的可控范围内去接触得来的。
李晖说,孩子天生就有自我保护意识,但不同年龄的孩子,会有不同的安全风险,所以家长最好是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认识程度,在保证安全可控的范围内,尽可能让孩子去感知,去实践:“只有实践中获得的经验是最可靠的,这时候我们再使用语言去指导,就很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