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斌:记者道德缺失 报道必然没了节操

27.12.2013  15:32

  根据社会举报,中国记协会同有关新闻宣传单位查处了部分媒体从业人员违反新闻职业道德的案例:中国改革报记者王清机违规收取所谓“质量监督跟踪单位公告费”;21世纪经济报道《酉阳:桃花源的产业新定位》一文报道严重失实;黑龙江晨报刊登《老汉旅店见网友,一开门傻了——“跟我开房的咋是儿媳妇”》一文未经核实,实为假新闻。(12月27日人民网)

  因为媒体记者道德缺失,以至于报道没节操的事例不是个别。今年最典型的案例非新快报记者陈永洲莫属。经警方初步查明,2012年9月29日至2013年8月8日,陈永洲受人指使,根据他人提供的现成材料,在未经核实,也未对中联重科进行调查采访的情况下,按照自己的分析和主观臆断,编造中联重科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畸形营销、销售和财务造假等问题,在《新快报》连续发表署名文章10余篇,被互联网大量转载,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在发表针对中联重科的失实报道期间,陈永洲多次收受他人的“酬劳”。

  身处湖南长沙第一看守所,新快报记者陈永洲对自己涉嫌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并深刻悔罪。他说:“我自己也在反思,这些事情是怎么出现的。对当前的新闻媒体来说,我可能不是孤例,整个新闻行业应该以此为戒。”事实证明,陈永洲的确不是孤例。媒体从业人员违反新闻职业道德的大有人在。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社会责任是记者赢得尊敬、媒体赢得市场的关键,公信力是媒体赖以生存的无形资产。然而,现在有少数记者和媒体的表现差强人意。少数记者收受钱财,杜撰虚假新闻、失实报道;还有一些记者娱乐无底线,热衷于炒作“三俗”新闻;更恶劣的是,某些媒体记者片面解读、恶意扭曲中央精神,完全忘了记者的社会责任,丧失了媒体的基本立场。

  以王菲与李亚鹏离婚为例,一些媒体相当起劲,甚至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圈内人”的说法,小孩的归属,财产的分割,甚至连王菲与李亚鹏返京乘坐的航班,王菲与李亚鹏离婚后的表情,都成了媒体竞相追逐的焦点。中国娱记的“专业化、现代化”程度,丝毫不逊色于西方媒体的专业“狗仔”。为抢独家新闻,某媒体的记者甚至在高速公路上演“生死时速”,不惜将王菲的车截停,终于拍到王菲坐在车内流泪的照片,遭到公众和舆论的强烈谴责。

  记者道德缺失,报道必然没有了节操。无论是中国改革报记者王清机违规收取所谓“质量监督跟踪单位公告费”,还是陈永洲收人钱财在新快报刊发虚假新闻,都严重违反了《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严重违背了新闻真实性原则,严重损害了新闻媒体公信力。

  记者被称为无冕之王,然而,不要忘记,媒体记者和媒体所拥有的权力和其他任何权力一样,都必须加强自律,同时也要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媒体和记者一旦忘记了自己的社会担当,甚至靠刊发虚假新闻敛财,靠“三俗”新闻赚点击率,其结局必然会被公众无情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