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钢结构设计》——“高总”的教学与育人心得
他,工学博士,2011年毕业于日本名古屋大学,主持过2项省级科研课题、1项省级教改课题,出版专著1部,专利3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荣获“省级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三等奖,“省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土木学会教指委多媒体课件比赛”一等奖等多项校外荣誉,荣获学校“三育人”先进个人,两度获得“校级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等荣誉。
听上去是不是很牛掰?这样的 “大神”是我们学校的吗?没错,他就在我们身边,没准你还经常在校园中与他邂逅呢,他就是建筑工程学院高金贺老师,一位80后年轻教师。
课程:钢结构设计
开设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授课教师:高金贺
地点:三教406、三教602
授课对象:2012级土木工程专业
课程时间安排:从第四周持续到十一周,每周4节课,共30课时。
小编听课记:现场人数爆棚
周三早上8:00,小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赶跑“周公”后爬到了3教6楼,在602教室后排悄悄入座,打算一睹高老师上课的风采。入座后却惊讶地发现,教室里几乎座无虚席,同学们也都未有瞌睡之态,“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真爱’ ?”带着疑惑,小编继续潜伏在教室旁听。
PPT中,只见鸟巢、金茂大厦、各种类型的奥运场馆等标志性的建筑结构轮番上阵,原来高老师今天的授课内容是“网架结构”部分,除了列举以上标志性的建筑结构,高老师还悉心讲解每种建筑的特点,分析它们采用的是哪种网架以及各自的优缺点。就这么图文并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连小编这个外行都听起来觉得轻松。
理论知识讲解后,高老师还腾出时间让大家互动。比如同学们有任何疑问,只要问题一提出,高老师则当即进行解答。
当然,为了检验同学们知识是否掌握到位,高老师也会在互动环节提问,同学们也总能答到点子上,全程没有“冷场”的时候。为了缓解课堂气氛,增加“笑果”,幽默风趣的高老师也总是能找到方法,将知识寓快乐中教授给大家。一堂课停下来,连学文的小编都觉得不虚此行。再向大家透露一个小细节,高老师的声音还非常具有磁性呢。对建筑类知识感兴趣的同学,不妨来旁听哦。
同学如是说:“高总”魅力指数不低
趁着课间休息,小编也随机采访了几名同学。大三女生徐飞燕和陈媛媛得知小编的来意后,欣然受访。 “啊,原来你是来采访‘高总’啊!”
这让小编很是意外,为何称高老师为“高总”呢?
“因为‘高总’很年轻啊,而且人又非常风趣幽默,加之大一开始他就是我们的班主任,《钢结构设计》上册也是他教,大家都很熟了,所以也就这样叫他咯。”看着小编一脸疑惑,徐飞燕耐心地解释道。
“而且‘高总’可厉害了,我们专业近120人的名字,他花了不到一学期的时间就全记得了呢。当自己的名字被老师准确地叫出时,我们也感觉很开心。所以,我们也不逃他的课啦。”徐飞燕补充说。
“在讲授完轻钢、重型厂房的结构设计后,他还带领我们参观大型钢结构公司,加深了我们对本门课程的兴趣和印象。”一旁的陈媛媛介绍说,高老师除了耐心地将专业知识给同学们讲透,还会教同学们如何做人做事、如何度过大学生活等等。
高老师受欢迎程度同样得到了“学霸” 王浩文的认可。“高老师讲课水平就不用说了,看他获得那么多教学奖励就知道了。更难得的是他也很关心我们。”王浩文说,
大二上学期当同学们备考英语四级时,高老师协调好大家的时间,找好教室,集中让同学们一周做一次模拟试卷。“看,我们班四级通过率超过70%,很大程度上也要归功于高老师的鼓励与付出。”
“高总”现身说法:畅谈教学心得
“通过钢结构设计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钢结构房屋的特点和基本设计方法;掌握钢结构房屋的计算简图与内力分析;掌握钢结构体系的组成原理和典型结构形式的设计要点;了解钢结构的特点、历史、现状及发展前景。”这是高老师教学大纲上对《钢结构设计》的界定。据高老师介绍,《钢结构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应用钢结构的材料、连接和基本构件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进行整体钢结构设计的能力。
据了解,教学大纲虽然没有要求实践性实习,但为了弥补理论课的不足,高老师还会创造机会带学生去实地考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
听上去是不是很专业?就是这么一门专业性强的课程,高老师还是赢得了同学们的好评,不容易啊!且听高老师自己是怎么说的吧。
“比如在讲轻型门式钢架的设计这一知识点时,我会先引入对应的建筑实物,让同学们先有个直观认识,继而再讲解轻型门式钢架的设计思路。”高老师说,考虑到同学们未来发展的多元化,比如有的选择读研,有的进设计院,还有的则是进施工单位或不从事土木工程这一行,在授课的过程中,自己会把专业方面的宏观知识放在第一位,帮助同学们确定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
“我会把教材中没有的一些基本术语、常识贯穿到平时的授课中,为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给他人留下好印象,所谓‘一俊遮百丑,一丑遮百俊’。”高老师还表示,在大学不仅是学知识、学技能,更最重要的是学会做人,所以自己时常以朋友的身份,教育引导同学们要学会为人处事。
“在这里,我祝他们在实习过程中有所收获,今后的道路能走得更好、更远!”采访快结束时,高老师还不忘祝福即将实习的同学们。 (图/朱思进 文/曾芳庭 詹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