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新闻网]家访留守儿童:爸爸十多年没有回家了

25.02.2015  13:14

  题记:“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没有妈妈最苦恼,没妈的孩子像根草,离开妈妈的怀抱,幸福哪里找?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不知道。要是他知道,梦里也会笑!”这首大家都熟悉《世上只有妈妈好》,当宝宝还在肚子里时,妈妈都已经唱给宝宝听了。如今孩子已经长大慢慢懂事,却看不到妈妈的笑容,听不到父母的谆谆教诲,妈妈怀抱的温度早已逝去,就连父母的容貌也只能照着镜子猜想,她们不是没有爸爸妈妈,只是爸爸妈妈已经十年没有回家了……

  那是个寒冷的寒假,天还下着零星的小雨,孩子们都回去了,我们也在等待放寒假的通知。突然接到县里的通知,要求每所学校都得到一户困难户家中走访,表示新年的慰问。谁会是最困难的学生呢?经过各班主任关于本班困难学生的介绍,最后决定,这次慰问我们班的庆梅。

  我们简单地准备了些慰问用的礼品,骑摩托车在寒冷的雨中行进。一路的颠簸之后,在一座山脚下我们看到了之前联系的小朋友(庆梅的邻居)。路边的狗吠的厉害,很明显在警告我们别靠近它的“领地”。这位小朋友一边驱赶着狗,一边带着我们上山去庆梅的家里。小朋友朝着不远处指了一下:“那个最旧的土房子就是她们家。”一位老奶奶从那栋“标志”性的建筑里出来了。

  老奶奶出门来迎接我们,得知我们是庆梅的老师很是激动,随即便招呼我们坐下。老奶奶一边忙碌着端果倒茶,一边问我们是不是庆梅在学校不听话啊,是不是给学校带来了什么麻烦事啊之类的问题。我们向庆梅奶奶解释着,说明了我们这次到来的缘由,老奶奶先是愣了一下地看着我们,几秒钟后又开始忙碌起来。我跟在她的身后,嘱咐着让她不必这么客气,不经意间看到老人擦拭着眼角,我思考着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小动作。我们不自在的看着两位老人客气的张罗完,终于他们可以停下来和我们聊着庆梅的故事。

  老奶奶说:“庆梅的妈妈是重庆人,嫁到我们家后就生了庆梅和她的哥哥,之后就走了再也没有回来过。她们兄妹可能都忘记了她们的妈妈长什么样子了。其实这也不能怪她们的妈妈,谁让我们这里这么偏僻这么穷呢!她们的爸爸常年在外面打工,逢年过节才会回家,可是在她们的妈妈走后的第二年,他也没有回过家了,只是在过年时才打个电话回家,庆梅总问爸爸会不会回家过年,说她们想爸爸。两三个年头过后,就连过年也接不到她们爸爸的电话了,索性电话也打不通了。今年她爸爸十余年没有回家了。”老人一边说一边哽咽着,庆梅兄妹更是低着头流着苦涩的泪水。我们不知所措,只能一边安慰着老人他们的儿子会回来的,一边把慰问带来的糖果分给孩子们吃。

  庆梅的奶奶说:“原本孩子的爷爷靠编织篮子养家,去年她爷爷摔了一跤后住院了一个多月。庆梅哥哥学校的老师也来看过他们,学校还补贴了500元的医药费。今年我就在家带他们几个小孩子。”她用手指了另外两个小孩子说:“这两个是小儿子的孩子。”接着说:“今年她爷爷和我的小儿子他们去了外面打工。”我们看了看这位年老的爷爷,他说道:“我60多岁了但还做得动,再辛苦也要把孩子拉扯大,是吧!”我们连忙说:“是的,庆梅她也很争气,学习成绩很不错,字也写得非常漂亮。

  “我们也不认识什么字,她自己说学习还可以,字倒是写得是不错。”老人说这话时明显声音不会那么低沉了。

  我搂着庆梅的肩膀,跟她说不必因为这些事情而自卑不说话,反而应该要更加认真学习,以后才能更好报答爷爷奶奶和现在一直照顾她们的叔叔婶婶。

  我们劝老人要注意身体,庆梅兄妹是个懂事的孩子,等兄妹长大后一定会好好孝顺他们的。“身体我们会注意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现在的共产党很好,你们学校的老师也很好,像这样学生家里的事情你们都会来关心。”老人说话时眼睛红红的。

  临近午饭时间,这次家访也接近尾声,我们与老人告别,老人有着农村客家人的朴实热情,极力要留我们吃午饭。由于工作需要,我们婉言谢绝了他们的好意,可热情的老人提出送我们下山,冬天的雨天,极冷,我们劝老人回去,老人却依然坚持把送我们送下山。

  回来的路上,我问同行的同事:“怎么在现在这么发达社会里还会有这样的家庭现象呢?”他说:“是啊,这是这个发展不均衡地社会,是这个社会的耻辱。像这样的家庭肯定还不止这么一户,在乡下还有很多像这样可怜的家庭。”突然间我觉得教育的压力很大,做一个农村的教育者压力更大。

  现在有一个以书信的形式进行的“感恩”征文活动。虽然每个学期我都组织全体学生写信给我,让他们把对于生活、学习上的困惑以写信的形式告诉我,但我却除了知道庆梅很想爸爸妈妈之外,其他对于庆梅对爸爸妈妈的一些想法浑然不知。我买了一份感恩卡给她希望她能给她的爸爸妈妈写信来了解她的内心思想,更希望能把她的信放在微博中在茫茫网络中为她寻回爸爸妈妈。但这种想法我并没有告诉她,因为真要找到她爸爸妈妈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对于她的父母,我只能在精神上陪着这个可怜的孩子和年老的老人家祈祷他们有一天会回来。第二天,她把信交到了我的手上,令我没想到的是她把信写给了我。她在信里记着我这一年多里为她做的,其实有很多我已经忘记了。只是很多时候会情不自禁地会想到她的家庭情况,会小心地去呵护她那幼小的心灵,看完她的信,我流泪了。一来是因为她学会了感恩,虽然我并没有为她做太多的事但她却记得有人在关心她的成长,二来是因为她对父母没有一声抱怨,虽然父母没有尽到父母应尽的义务但孩子依旧在心底呐喊父母的归来,三来是因为孩子有颗拼搏奋斗的心。看到她在渐渐成长我应该高兴但却高兴不起来因为透过她的信再想想除了教学中特意安排的幽默环节之外几乎很少看到她微笑。我想是我给不了的父爱与母爱让我看不到她灿烂阳光的笑……

  谁错了?是孩子错了吗,还是老人家错了,还是他的父母亲错了,或又是这个社会?我想我们当中的任何人都有程度不一的责任。作为教育者的我,我想我的错在于原以为和孩子们的关系很融洽也比较关心孩子们的学习、生活的,如今看来在学校的学习、活动在孩子们的世界中只是一小部分。虽然我竭尽全力想让孩子积极、上进、健康的成长但心有余而力不足。虽然家长或许有一些难言之隐但走进孩子的心中我还是要忍不住的试问一声父母:将心比心,你们的父母是如此这般“”你,你作何感想?将来,你们又如何面对生死病老?我想尽最起码的义务还是要吧。(江西省赣州市赣县沙洲小学  谢小青)

文章链接: 家访留守儿童:爸爸十多年没有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