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9月开列24亿罚单 为去年全年罚没额近5倍

01.10.2015  14:35

今年监管层启动了“证监法网”行动,对证券市场违规违法行为进行稽查,6月下旬开始,碰到A股大幅下跌,相关 稽查行动则更加猛烈。9月,证监会发布了多批次处罚,罚没金额近24亿,远高于过往。在股市大幅下跌之后,监管层除了常规性违规违法行为查处外,重点则放 在了场外配资中的违规违法行为,大股东减持和短线交易以及操纵市场方面,以稳定市场。

像造假、内幕交易这类 应该是证监法网范围内的,但对配资的稽查、调查减持这种事,多是市场变化带来的。”成都一家非上市券商合规部人士认为,“这一轮密集处罚,既包含了对此前 ‘证监法网’行动的延续,也体现了在A股震荡过程中,证监会对待针对发现的新问题时,进行及时查处的决心。

2015年9月,或将成为证监会有史以来开出罚单最为密集的一个月份。

9月29日,证监会再次宣布对11宗调查完毕案件处以罚款,其中包括3宗内幕交易案、4宗操纵证券期货案和1宗诈骗发行案,合计罚没款项约1.7亿元;而这已是证监会在9月份内,对违法违规主体进行的第5批处罚和款项罚没。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9月以来证监会已向违法违规的法人或自然人开出总计近24亿元人民币的罚单,而被罚主体所涉的违法违规事项,共涉及内幕交易、非法经营证券、编造传播虚假信息、信息披露违规、市场操纵以及未按规定审查了解客户信息等六大类型。

需要注意的是,2014年内,证监会全年罚没款仅为4.68亿元;这也意味着,证监会9月份开出的罚单总额已是2014年全年罚没规模的近5倍。

另一方面,在多家违规公司及高管、员工遭受证监会处罚的同时,也有部分券商、期货公司也遭遇不同程度处罚,而除经济处罚外,证监会的罚单还将对受罚机构的监管评级及其业务创新带来更多冲击。

九月处罚为何集中?

仅在9月份内,多达20家法人机构及若干自然人遭到证监会处罚,而近24亿元的罚没款项,亦创造了资本市场处罚史上的一个新速度。

有分析人士认为,监管层在短时间内做出密集处罚,或与6月中旬以来的A股震荡行情所引发的连锁应对反应有关。

股市重挫让资本市场的不少灰色地带重新被重视了起来,监管部门也加大了执法力度,因此与之相关的处罚也增多了。”上海一家侧重于短线交易策略的私募基金投资经理认为。

但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证监会之所以会在9月份作出密集处罚,其缘起或与此轮A股震荡并无过多关联;而早在今年4月份,证监会稽查部门就已部署了“证监法网”行动,该行动在组织部署、人员调配、反应机制等方面较传统查案均有所升级。

此次行动和传统查案不一样,实行了‘统一指挥、科学分工、密切协同、快速反应’的新机制,提高了执法质量和效率。”一位接近监管层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稽查局、稽查总队、36家证监局、沪深专员办近800名稽查力量参与了行动。

在A股重挫前,证监会本身就部署了‘证监法网’行动。”一位接近地方证监稽查人士也表示。“从查案类型上看,现在许多被查的案件和这次行动也有关系。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发现,在证监会9月份披露的违法违规案件中,内幕交易、编造传播虚假信息、信息披露违规、市场操纵等行为均与此前的证监法网的查处目标相一致。

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除“证监法网”推动外,监管层股灾前后开展清理整顿场外配资活动、禁止上市公司大股东违规减持以及对高频交易加强监管等措施,促使了此前一段时间内证监执法活动的增加,而这也成为9月份证监会开出较多罚单的原因之一。

像 造假、内幕交易这类应该是证监法网范围内的,但对配资的稽查、调查减持这种事,多是市场变化带来的。”成都一家非上市券商合规部人士认为,“这一轮密集处 罚,既包含了对此前‘证监法网’行动的延续,也体现了在A股震荡过程中,证监会对待针对发现的新问题时,进行及时查处的决心。

冲击券商评级

在诸多处罚中,对行业更大的冲击或许来自监管层对证券公司的处罚潮。

9月11日,证监会宣布对华泰等四家券商进行行政处罚,并分别没收华泰、海通、广发、方正四家券商违法所得1823.53万元、2865.3万元、680.51万元和871.71万元,并处以罚款。

分析人士指出,与款项罚没相比,证券公司对于监管评级影响“更加在意”。

其实罚款没什么,券商最害怕的还是降级。”北京一家中型券商非银金融研究员指出,“各家券商都比较在意这个,因为这个是证监会对券商实施区别对待的标准。

事实上,早在今年上半年的牛市过程中,还曾有多家券商因两融业务违规等原因先后遭到监管层处罚。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有15家券商于2015年年内遭到证监会处罚。

1月19日,证监会宣布海通证券和广发证券分别因两融违规而被采取“暂停新开融资融券客户信用账户3个月”和“责令限期改”的行政处罚。

在今年4月2日,华泰证券也曾因两融问题而遭到证监会处罚;与此同时,方正证券则更是因涉嫌信披违规而遭到证监会的立案调查。

除正式处罚外,亦有机构遭遇更大的危机;例如中信证券总经理程博明等10多名高管及工作人员因涉嫌违法相关法律法规被警方带走调查。

在业内人士看来,上市券商的受罚潮,除冲击市场信誉和业务本身外,更深层次的影响则是对监管评级格局的改写。

每次遭受处罚,券商都会降分,如果券商最终的打分过低导致评级下降,可能很多创新业务将失去试点资格,而业务扩张可能也要被监管层所警示。”前述非银金融研究员表示,“这也有可能导致证券行业出现洗牌。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受罚的大部分券商的2014年分类结果排名均较为靠前。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证监会发布的《2014年证券公司分类结果》统计发现,在20家AA类券商中,在年内遭到监管层处罚的高达11家,此外,方正证券与 齐鲁证券则为A类;而亦有2家BB类券商(广州证券、新时代证券),1 家B类券商(五矿证券)和1家CC类券商(民生证券)在2015年内也遭遇处罚。本报记者 李 维 实习记者 姜诗蔷 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