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评:“我们的事业需要有千万个谷文昌”
有一种价值,越是穿越时空,就越是让人肃然起敬。“见到木麻黄,想起谷文昌”,虽然已经逝世34年,但是他仍然活在人民心中,正如那首为他而写的歌:“又见袅袅炊烟/又见群群飞雁/你播洒一路春风/只为百姓梦圆/又见如虹长堤/又见如黛青山/你抛却一生名利/只为百姓梦圆”……
直到今天,在福建东山,仍然流传着“先祭谷公,后祭祖宗”的习俗。一位共产党的干部,在死后竟被称为“公”,而且在崇尚慎终追远的文化传统里,竟然排在“祖宗”前面,可见谷文昌在群众心中的分量之重。作家梁晓声这样形容,“是从照片上的他的眼中,看到了与照片上的甘地的眼中同样质量的忧患和殉道者般的无怨无悔。”那么,是什么精神,令谷文昌为世敬仰?他的事迹、他的精神、他的情怀,对今天有什么启发意义?
那是他“心中有党”的信念。其实,谷文昌的一生充满跌宕起伏。患难见真情,磨难见本色,哪怕是在农村下放期间,他也没有忘记共产党员的身份,带领村民攻克粮食难题,成为有口皆碑的“谷满仓”。在逆境中,他总是告诉自己,“我是经过沟沟坎坎的人,但我始终坚定,任何时候都要相信党,相信党组织”。
那是他“心中有民”的情怀。看到民生疾苦,他内心如焚:“不把人民拯救出苦难,共产党来干什么!”解放初期,他冒着政治风险,把“敌伪家属”改为“兵灾家属”的建议,一项德政,赢得十万民心。无论是在省城当官,还是在农村下放,他都以此自励:“共产党人要敢于面对实际,对人民负责。”
那是他“心中有责”的担当。当刚刚种下的2万多株木麻黄仅仅存活了9株,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满怀信心地对群众说:“你们看不是还活了9株吗?有这9株,就有90株,就有900株、9000株。”他拿出“不制服东山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担当,用14年的坚守,让风沙弥漫的荒岛遍地葱茏。
那是他“心中有戒”的自律。他当林业厅副厅长,家里也只是添置了几把藤椅、一张石桌,面对“怎么不买木制的”的疑问,他的回答发人深省,“我当林业厅副厅长,家里一下多了好几件木家具,我怕别人说是揩公家油,以后别人还不都得跟着学?”哪怕是调到省城,他随身只带两个旧木箱和两瓮咸菜。
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县委书记的基本要求,更是各级干部安身立命的基本维度。今天,我们纪念谷文昌,不仅是为了缅怀和纪念,更是为了传承与唤醒。落实“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消除改革路上的艰难险阻,在经济新常态下实现转型升级,在资源环境约束中扮靓“美丽中国”……我们时代需要更多谷文昌这样的好干部,才能凝聚起攻坚克难的磅礴力量,才能汇聚起排云而上的无尽能量。
这正如一位网友给谷文昌的留言,“愿千千万万的良将涌现出来,带领人民群众在新征程上接连奏响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