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别让大脑被屏幕牵着走
昨天看到一条很有意思的微博:“所有知识如果都来自于微博微信就太可怕了,不要和这样的人交朋友。”
这句话说得太绝对了,混淆了知识与信息的差别,而且很多朋友由不得你选择,哪怕他(她)天天在朋友圈刷弱智段子,你也得生生受着。不过,这群嘲似的一句话,正点中了很多人的软肋——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视野和大脑每天被强制刷屏,理性判断已经渐成奢侈。
@江宁公安在线最近辟了个谣,一周来微博微信上都在传“迷药”的段子:有人冒充政府工作人员上门普查,居民接触到涂有“迷药”的调查表格后,一两分钟内就会失去知觉,然后财物被洗劫,孩子被带走。警方表示,目前所有已知化学药品都达不到这样神奇的效果,那些摸一摸闻一闻就晕的事,只能发生在武侠小说和影视大片中。这样一个简单的谣言,稍有科学素养的人都能拆穿,却有很多人信以为真,还好心地帮忙扩散到各个群里。
微博微信上还有很多明显与生活常识相悖的谣言,如网友海购奶粉意外收到袋鼠,西班牙47层摩天大楼没装电梯等等,即使出门忘了带脑子也不该相信啊。此外,还有很多信息是对新闻事实歪曲篡改,或凭空臆想捏造——有人说起某个事情的内幕隐情来言之凿凿,仿佛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听。问起来源,便答微博啊,朋友圈啊……对此,只能呵呵了。
在这样一个时代,信息和知识的来源渠道,代表着一个人的人生理念和生活方式。的确,速食快餐也能填饱肚子,但长此以往,身体会失去养分,生活会变得粗糙。同样,当知识来源全部碎片化,结果必然是大脑空洞,心灵枯萎。
太过依赖微博和微信,还会失去选择的自由。社交工具中,看到什么取决于关注对象的视野,在微信这一闭环体系中尤其如此。这样获得的信息,基本上是被动获取,无形中限制了自己。也许,这种依赖已经无法摆脱,但切记要带着判断的双眼、冷静的头脑去感受,去鉴别。当然,最好的解药,还是多抽出时间做些传统阅读。(刘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