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评论员:在开放包容中合作共赢

24.10.2015  10:19

新华网北京10月22日电 这是开放包容的中国倡议,这是梦想感召的中国强音。

21日,伦敦金融城因习近平主席的到访成为全球焦点。从工商峰会到市长晚宴,习主席以史为鉴纵论互利共赢“中国策”,放眼未来阐释开放包容“世界观”,对中英关系发展及各国相处之道提出务实倡议。在象征开放与合作的一平方英里土地上,在中国与世界、东方与西方的坦诚对话中,人们再次聆听到一个发展中大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庄严承诺,深刻体会到中国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责任担当。

“了解和理解一个有着5000多年文明、56个民族、13亿多人口的大国,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深度变迁的世界格局中,无论经济体量还是政治影响,中国早已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在全球化无远弗届、多极化已成大势的时代,中国怎样发展,中国与世界如何互动,同样是关乎人类未来的重大课题。

读懂一个国家,必须在其走过的足迹与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中寻求答案。中国人民“走的是历史选择的道路”、“要的是更加美好的生活”、“想的是和平与发展的世界”,面对全世界的探寻与追问,习主席真诚回应,生动作答。如果不了解近代以来中国的百年苦难和艰辛探索,就不会懂得中国道路的得来不易,也难以领悟“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的深刻逻辑;如果不能立足中国现实国情看待问题,深入理解13亿人民对民族复兴的孜孜以求,就无法领会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强烈意愿,洞悉中国与世界合作共赢的坚定决心。

正是基于这样的历史记忆与价值取向,中国在对外交往中始终把握“开放包容、多元互鉴”主基调,顺应“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大潮流,唱响“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主旋律,这不仅是中国顺时应势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兼善天下、立己达人”文化传统的一脉相承,更是中国促进合作、致力共赢的行动指南。习主席深刻阐释走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必然性,以包容开放的胸怀引导世界正确了解和认知中国,展现了以改革促发展、以合作促共赢的自信与豪迈。

大道至简,知易行难,知行合一,方能功成。在和平发展的人间正道上,中国与各国一起做大共同利益的蛋糕;作为以和为贵和重情重义的古老民族,中国用正确义利观回应发展中国家的宝贵支持与真诚友谊,通过提供“一带一路”、亚投行等公共产品搭建各种多边机制,不断寻求各国利益契合点与全球合作公约数。“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中国主张聚焦全球关切,对接各方机遇,同行者越来越多,朋友圈越来越大。一系列合作共赢的务实举动,践行着“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也必将回馈国际大家庭”的坚定诺言,诠释了“世界上的路,只有走的人多了,才会越来越宽广”的深刻道理,勾画出中国与世界深度联通的新图景,架构起中国梦与世界梦交相辉映的新格局。

身处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大时代,谁能审时度势、抓住机遇,谁就能在世界发展大潮中抢占先机。如果把中英关系置于世界发展大格局中,就能更加深刻理解习主席此访的深远意义。习主席提出的“坚持长远和战略眼光”“坚持开放包容的心态”“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坚持开拓创新的精神”四大倡议,增进互信强调“深”、战略对接力求“通”、具体合作做到“实”、方式方法突出“新”等四点建议,不但为开拓中英关系新局面指明方向路径,更为中欧合作乃至世界各国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提供了理念指引。它向世界展现了一种可能:只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不同文明的国家就能求同存异、共享繁荣。它向各国传递了一个信号:世界正日益形成利益交融、安危与共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同舟共济、协调合作是实现发展的必由之路。它也给世界注入了一种信心:30多年的改革开放让中国实现了经济的腾飞,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奉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决心更加坚定,中国的发展必将为世界带来更多机遇。

培根说:“黄金时代在我们面前,而不是身后。”我们坚信,一个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中国,不但能够开启中英关系的“黄金时代”,而且能够与各国携手前行,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