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广场舞案”凸显公共服务长期缺位

07.11.2013  18:19

  由于邻居跳广场舞放音响过大影响了自己休息,56岁的施某拿出家中藏匿的双筒猎枪朝天鸣枪,还放出自己饲养的3只藏獒冲散跳舞人群。昨天上午,施某因涉嫌非法持有枪支罪在北京昌平法院受审。事发后,此广场再也无人跳舞。(11月6日《北京青年报》)

  邓海建评论:广场舞之所以跳得如此“惊心动魄”,表面上好像是跳舞群体和周边居民之间的矛盾;但实际上,其背后是公共服务长期缺位、基础规划悖逆民众刚需所致。眼下不少城市,在“摊大烧饼”的同时,却忽视了居民精神文化活动场所的建设,加之留守老人、空巢老人日渐增多,跳舞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晚间档娱乐活动,更是人与人沟通交流的生存状态。跳舞的不去广场,还有更好的地方吗?

   弹性工作制需要刚性的执行

  近日,环保部就做好今冬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发出通知,提出可实施企业停产、限产、机动车限行、扬尘管控、禁止露天烧烤等强制性措施。并要求当发布最高级别预警时,采取大型户外活动停办、中小学和幼儿园停课、企事业单位实行弹性工作制等措施。(11月6日《法制晚报》)

  刘化喜评论:应对大气污染,一在于“”,二在于“”。尽管弹性工作制还属于被动“”的范畴,但依然不失为一项人性化决策。关键在于,作为一项制度,必须有刚性的执行。否则,有人安享制度的优越,有人却只能望洋兴叹,不但保护公众健康的初衷得不到全面落实,还可能在制度执行上制造出新的不公平,在雾霾制造的健康伤害之外,催生对部分人心理上的二次伤害。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