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控烟反腐 “禁烟五条”一箭双雕

03.01.2014  15:12

  中办、国办发布领导禁烟令五条,有人说高射炮打蚊子。我不吸烟,即使吸烟也不是领导甚至不算干部,因此不是蚊子,所以有心情看蚊子在高射炮突然轰击下的各自求生术。

  安徽一位“一天两包烟”的县委书记这几天电话不断,上级让他立即戒烟,同级干部开玩笑:“以后还吸不吸烟?暂时戒不掉,上班憋着,回家抽。”书记苦笑:”回家老婆比纪委还厉害。”

  中国十年控烟计划,当属“空对空”第一弹。深圳控烟条例出台10年未开出一张罚单。

  但是,“禁烟五条”发布后,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常务副会长许桂华说,“这几天我的电话都被打爆了,认为中国控烟事业迎来了十年来最大的政策支持”。

  恕我愚钝,没想到又是官。目空一切地抽烟是官在显示一种自我立法的权力,是官在吞云吐雾中示范一种“领导风范”,是官在花公帑买烟自抽,随手把控烟计划消解于无形。

  湖南据说有个“显规则”:会场抽不抽烟主要看“最大的领导”。一把手不抽,下面的“瘾君子”就都憋着;一把手开抽,下面的干部就互不嫌弃地互相“服雾”起来。

  这就不难理解中国公共场所禁烟难,机关单位、公务活动场所禁烟尤其难。部下被熏死,炒一盘豹子胆吃也不敢对上级吱一声。

  签署国际控烟公约10年,全球烟草产品销量下降10%,中国却上升41.8%。政府本应是控烟的推行者,却变成了烟草消费大户。“吃顿饭、开条烟”俨然成为很多公职人员的家常便饭。山西河曲县原政协主席开会时花6万元公款买150条中华烟,参会者每人每天一包。

  2007年中高档烟产量占比30%,2012年占比已达69.1%。专业人士李海姝分析,公务消费占了高端烟销售的大头。

  公款买烟往往以会议费、餐饮费、办公用品费的名义支出,或者走食堂经费中公务接待的账,财政专家贾康认为,这普遍被视为政府正常行为而未被纳入审计范围。

  既然无法立即切断公款买烟的经费渠道,领导们大都日理万机,公务活动几乎不断,那就禁烟,让你无处可抽。这次“禁烟五条”的最后一条,先说“各级领导干部要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然后才要求“各级党政机关要加强监督检查”。看来中央的治理手段就是让民众偷拍,干部互拍。一抽就被拍,只好憋着,憋到戒烟,身体也倍儿棒起来。

  现在看出了,中央纪委的反腐策略是,逐渐卡死公款消费的经费渠道,逐渐限制公款消费品种和消费场所,两头挤压。但抵制和反弹也在意料之中。拉锯已经开始。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