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治霾真的无需三十年?

08.03.2014  19:14
  作为老百姓最为关心、最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雾霾治理成为今年两会提及频度最高的一大热点。     两会期间,科技部向媒体通报雾霾治理科技工作情况时表示,国外经验表明雾霾治理需要30年左右的时间,我国不需要这么长的时间。     一句“治霾无需30年”,好似一剂强心针,彰显了中国人治霾的信心,给民众以期待,也给相关部门以压力。当然,我们需要这样的自信。政府对环境问题的表态、对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视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不过,此话一出,我们不禁要问,决心背后可有足够的底气支撑?     国外经验告诉我们,治霾远比我们想象中难。伦敦烟雾的治理用了半个世纪,而就在上个月,英国还因空气质量不达标被欧盟开出巨额罚单;洛杉矶上世纪40年代初爆发光化学烟雾事件,经过数年治理,效果已经相当不错了,但仍要到2030年方能达标。     有人认为,西方国家曾走过的路,我们也在走,也就天然拥有后发优势,因而可能比人家用更短时间战胜雾霾。但要警惕的是,“后发优势”理论也有其“陷阱”。后发优势的基本内涵是“借鉴先进,少走弯路,高效发展”。但成熟、先进的理论往往具有强烈的个性特征和效用局限性,快速的技术更新留给落后者学习、消化的时间不断减少。不同国家由于起点不同,发展道路不同,如果无视其效用范畴,不从具体情况出发生搬硬套,就会产生“食洋不化”的疾病,如中国当前面对的雾霾与伦敦烟雾和洛杉矶光化学烟雾的成因、地区环境、影响范围都不尽相同,具有“中国当代特色”,无法用同一个标准衡量。     此外,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时期,今后的污染量仍是一个未知数,仅从国外治理经验推断我国治霾需要多少年恐怕说服力不够。     治霾之路注定道阻且长,但我们只能向前,没有第二条路。表决心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决心化为实际行动,誓师大会上喊出响亮的口号后就该投入到战斗中了。     莫要轻率表决心,莫让决心成口号。因为,伤不起的不只是民众的心,还有政府的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