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科技创新是强国之本
不经意间的历史对照,总能给人留下值得回味的时空坐标。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76周年纪念日,国家深陷战火、人民惨遭屠戮的屈辱和悲惨对国人来说依然刻骨铭心。12月14日,嫦娥三号探测器在月面成功软着陆,15日着陆器、巡视器成功分离并实现互拍,五星红旗闪耀月球,全国上下欢欣鼓舞。抚今追昔,今非昔比,强烈的时空交错让人感怀,令人深思。
历史的耻辱是一道伤疤,它往往给人以痛楚,也时时催人以奋起。76年前的中国饱受凌辱、难御外敌,国力羸弱的实质是科技实力落后。“东亚病夫”的帽子难以甩脱,积贫积弱的现实难以改变,很大程度在于我们无法与科技革命相随,更缺乏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今日中国之所谓大国、强国,就在于我们手握一大批过得硬的东西,钻研出自己独有的先进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强国之本,中国几十年的涅槃新生证明了这一点,我们接下来的砥砺奋斗仍将继续证明这一点。
嫦娥落月,玉兔巡航,今日中国日益强大的科技实力再度彰显,国家实力亦有了更具象的时代注脚。近代以来的大国兴衰史告诉我们,国与国之间的较量,在体量、在经济、在军事,更在人才、在技术、在创新。谁占据了技术创新的制高点,谁就能把握住发展的主动权。我们当年勒紧裤腰带也要搞出“两弹一星”是为此,如今下大力气在载人航天、载人深潜、卫星导航等高精尖领域探索突破也是为此。就拿嫦娥三号来说,虽然同是落月,但我们这次采用的完全是自主创新的现代技术,准确的落点、精准的操控、清晰的图影……这较之美苏当年无疑进步了一大截。在这样的事实面前,那些诸如“探月有什么用”之类论调和质疑,不仅不实事求是,更是战略短视。
历史发展总有其必然逻辑,历经苦难与辉煌的中国人深刻明白,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今天的中国已经完全摆脱了76年前濒于亡国灭种的耻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如此之近地摆在我们面前。我们惟有抓住机遇,凝心聚力,去实现这个光明前途,而决不能错失机遇,自乱阵脚,让历史上的“黑暗”重演。今天的世界正处于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前夜,谁在这场变革中领先一步、棋高一招,谁就能赢得未来发展的先机和主动权,中国人应该全力以赴去争取这个主动。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穿越百年风云,抛却百年屈辱,今天的中国人正在满怀自信地发展自己、引领世界。面对成绩,展望未来,我们还有很多要做,我们还能做得更好,我们有理由相信自己!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