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迈上产业集聚升级路

19.03.2015  10:35

  在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动之下,我市工业正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步向前,四大千亿产业加速推进,六大新兴产业蓬勃崛起。

  去年,我市工业三大指标令人振奋,工业主营业务收入4720亿元,工业增加值940亿元,利税总额450亿元,工业多项指标增速均位于全省前列。决战工业交出的良好成绩单,得益于我市注重产业集聚打下的良好基础。事实证明,产业集聚为做大工业经济、扩充经济总量发挥了主力军作用,产业集聚升级发展是实现决战工业战略目标的必由之路。

  迈上产业集聚升级路,必须继续发挥五大工业板块的区位优势。区位优势对加快工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发展成果表明,我市利用滨临长江岸线和昌九高速沿线的优势,大力打造工业发展的五大主板块,这是具有长远战略的思维和眼光。如今,全市已基本形成沿江、昌九沿线“T”型产业带,城东、城西、彭湖、赤码、共德永五大工业板块也初具雏形;围绕建设“五个国家级园区”的目标,全力加快园区的规划建设,推进产业集聚,形成一批主导产业明显、产业链完备、支撑发展作用显著的工业园;并以重点企业为核心,通过技术改造及后期项目建设,不断扩大特色产业规模,打造一批“千万级”、“百万级”、“十万级”的产能基地。一年多来,全市各县区积极行动起来,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与优势,从工业上开始发力、从工业上开始追赶、从工业上开始超越,群策群力全力以赴决战工业。庐山区紧抓“昌九一体”和沿江开放开发机遇,以决战工业为契机,咬定“工业一千亿”不放松,充分依托城东港区这个工业发展主平台,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突出企业挖潜升级,促使全区工业经济再上新台阶;开发区着力加快一批产业项目引进建设,围绕汽车及零部件、电子电器、现代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工业主导产业,开展密集招商等系列专项招商活动,组建了驻北京、上海、广州招商小分队,极大拓宽了招商渠道,大力培植产业之“”、大造企业之“”,以产业集聚打造工业经济升级版;共青城以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三年翻一番、五年八百亿”为目标,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工业园区为平台,掀起了新一轮工业发展的新高潮;瑞昌工业固投持续加大,重特大项目建设加快,理文造纸、理文化工、西矿铜业三个百亿企业和红木产业园、原木产业园、特种电缆产业园、玻璃产业园四个百亿产业园区建设如火如荼;湖口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节节攀升,新引进工业项目投资不断加大,并提出“依托长江但不依赖长江”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沿江开放开发战略,加快推进沿江腹地开发;彭泽县从加大产业招商力度、促进企业升级改造等方面入手助推工业发展,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泵业、轻纺、物流等重大产业项目落户,助推园区产业集群,促进相关产业实现抱团发展。五大工业板块的区位优势明显转化成了招商引资的吸引力,成了促进产业集聚的凝聚力。 

  迈上产业集聚升级路,必须持续向四大千亿产业精准发力。自2013年11月我市拉开“决战工业一万亿”大幕以来,我市逐步建立了产业集群发展政策体系,扶持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坚持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聘请专家研究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编制了十大产业发展规划、四大千亿产业规划、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并围绕石油化工、钢铁有色冶金、现代轻纺、电力新能源四个千亿产业,聘请行业内知名科研机构、专家进行产业发展研究,制定出产业的战略导向、发展路径、主攻重点。目前,我市石油化工、现代轻纺、钢铁有色冶金、电力新能源四大产业通过改造提升,正稳步迈向千亿产业行列。随着年产800万吨油品质量升级改造工程大力推进,老牌国企九江石化正焕发出青春活力,紧紧围绕过千亿的目标,力争尽快实现产值1000亿元,积极融入我市决战工业的主力军阵营;永修星火工业园的“有机硅产业树”已“枝繁叶茂”,集聚了有机硅关联企业72家,其中生产硅橡胶的企业10家、生产硅油的企业10家、生产硅树脂的企业14家等,有机硅产业关联度高达70%,已开发有机硅下游产品1000多个品种,已有200个产品实现工业化生产;与此同时,共青城、德安县、瑞昌市、庐山区聚集了一批叫得响的现代轻纺龙头企业,2014年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这些大产业集聚必然会带来更大的效益,并引领和促进相关产业进一步升级发展。

  迈上产业集聚升级路,必须做好壮链延链补链的文章。产业集聚既是产业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促进产业做大做强的根本保证。一年多来,我市紧紧围绕“决战工业一万亿”发展战略,根据产业规模、特色、配套等情况,优选了一批规模较大、特色鲜明、配套完善、成长性好的产业集群,进行重点推进和培育,产业体系建设日臻完善。并在原来十大产业集群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为石油化工、钢铁有色冶金、电力新能源、现代轻纺四大千亿产业和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制药、绿色食品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主导产业加快形成,新兴产业快速壮大,形成了以千亿产业挑大梁主攻总量扩张、新兴产业调结构引领创新升级的产业体系。随着重大产业项目的快速推进,目前我市已拥有共青纺织服装产业基地一个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和玻纤、有机硅、绿色食品、手机、石化产业基地等10个省级产业基地,为产业集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永修星火有机硅产业集群,武宁节能灯产业集群、共青城羽绒服装产业集群、庐山区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瑞昌棉纺织产业集群、德安棉纺织产业集群、九江沿江钢铁产业集群、庐山区玻纤及复合材料产业集群、共青城手机产业集群等产业集群被列为省重点产业集群。要使这些产业集群快速发展,必须围绕主导产业进一步加大招商力度,不断壮大产业链,延伸产业链,让产业链延伸范围越来越宽,延伸触角越来越长,让决战工业之路越走越坚实。

  只有我市工业迈上产业集聚的升级路,才能有效促进产业不断做大、做强,从而成为决战工业的中流砥柱,成功助推我市工业发展驶入总量扩张的高速路!(来源:九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