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评:走亲戚式访问,策马奔向中蒙未来

22.08.2014  23:03

8月21日到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蒙古国展开为期两天的国事访问。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蒙古国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在乌兰巴托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蒙古国关于建立和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

一提到蒙古国,人们会想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想到骑技高超又能载歌载舞的马背民族,想到烤全羊、手抓羊肉、纸包羊肉等等。殊不知,蒙古国是世界第二大内陆国家,也是和我国接壤边界最长的陆上邻国。自从1949年建交,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蒙关系发展步入快车道,连续多年来,中国保持蒙古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和第一大投资来源国地位。

习近平主席把此次访问蒙古国,形象地称为“走亲戚式的访问”,既生动有趣又寄寓深意。没有割不断的牵连,不会成为亲戚;没有深厚的感情基础,不会互走亲戚。今年是中蒙建交65周年,《中蒙友好合作关系条约》签订20周年,还是“中蒙友好交流年”,习主席访问蒙古国,这是中国国家元首时隔11年再次访问蒙古国,也是习近平就任国家元首后首次访蒙之行。习主席选择在这个节点访蒙绝非简单的例行公事,而是立意高端。

这是中国坚持‘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的又一次实践。远亲不如近邻,中蒙密切的地缘关系为两国合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中蒙两国人民历来都讲情谊、重感情,这种情感上的交往无需铺垫。中蒙不仅是地理上的近邻,更应该成为行动上的善邻、感情上的友邻。实际上,早在去年10月,习主席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亲诚惠容”概念,这是里程碑的定义,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坚持睦邻友好,守望相助;讲平等、重感情;常见面,多走动;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的事,才能真正形成命运共同体,也才能更交心,增强认同。

更重要的是,中蒙应该成为也完全能够成为可信赖、负责任的战略伙伴,可共享、谋共赢的互利伙伴,可交心、常往来的友好伙伴,可携手、促和平的合作伙伴。以政治共识为例,中国尊重蒙古国独立、主权、领土完整,坚持不干涉别国内政原则,不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蒙方坚定的立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蒙方坚定支持中方在台湾、涉藏、涉疆问题上的立场。

再以互惠为例。经贸合作被称为“中蒙关系的压舱石”。据悉,中国连续10多年成为蒙古国最大贸易伙伴,中蒙贸易额从1994年的1.2亿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60亿美元。此前,习主席已经谈到,希望推动中蒙在铁路、公路互联互通建设、矿产开发和深加工等项目上的合作,还谈到,“中方援建的和平桥、百货大楼等项目至今都在蒙方经济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后,中方将继续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蒙方发展事业提供支持”。

值得快慰和庆祝的是,中蒙两国领导人已经决定,基于两国关系当前高度信任水平,本着进一步深化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共同利益的战略伙伴关系的共同愿望,从永做彼此信赖、负责任的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出发,将中蒙战略伙伴关系提升为中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是名称的简单变化,而是两国关系的深刻上升,不仅为中蒙两国人民带来巨大实惠,也为东北亚乃至亚洲和平带来更多推动力。可资佐证的是,中蒙签署联合宣言时已表示,双方将进一步深化在东北亚和平、安全、发展问题上的联系与协调。蒙方支持中方作为主席国积极推动重启六方会谈进程的努力。中方支持蒙古国总统查?额勒贝格道尔吉提出的“东北亚安全乌兰巴托对话倡议”。

有良驹不怕路远,有益友不畏艰难。”不断深化的战略互信,不断密切的利益融合,不断亲近的国民感情,是65年来中蒙两国人民共同努力积累的宝贵财富。习主席访蒙,推动两国关系迈上了新的更高水平、更深领域,我们有信心期待中蒙关系发展拥有更好的明天。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