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踏破“名家”门槛莫如拜人民为师

06.07.2015  11:58
原标题:评:踏破“名家”门槛莫如拜人民为师

为冲击一个知名艺术节的奖项,某地近日启动创排一部新戏,列出的初步预算让人大跌眼镜:买剧本10万元,导演30万元,舞美10万元。戏还没见影,50万元先支出去了。院团负责人被问及为何编剧、导演要价这么高?答曰:“都是业内知名,这还不包括请名角的钱呢!

类似情况在当前艺术创作领域绝非个案,一些地方和单位一味迷信“名家”,认为有名便有才,有才便能拿奖。似乎请了所谓“名导”“名编”,拿奖已是板上钉钉的事儿。岂不知,真正的名家就那么几位,大家都找他们,一名导演同时接好几部戏,“机械化生产”“流水线作业”的情况也就难以避免。更需关注的是,如此打造“拿奖戏”的做法在基层依然有市场:剧本写得质量如何不管,作者是知名编剧即可;剧目导得水平如何不管,节目单上有大导演的名字就行。把“名导”“名编”当做“护身符”“通行证”,对戏迷、市场的评价置若罔闻……

对广大文艺工作者而言,首先要搞清“为什么创作”“为谁创作”的问题。提倡打造文艺精品,目的在于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文艺评奖旨在推出反映时代风貌、给予观众正能量的精品,而非迎合“名家名号”。名家不一定出名作,名作也并非全部出自名家。不顾观众反响,将拿奖作为“头等大事”,是本末倒置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