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情永流芳 公子世无双

16.06.2015  13:20

  □尹 雨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几回肠断处,风动护花铃”“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每当读到这些耳熟能详的纳兰词,我都惊讶于一位男子竟然如此多情。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的儿子,康熙进士,官一等侍卫,是清代著名词人。有评论者认为他的词“柔情一缕,能令九转回肠”,是对他短暂多情一生的真实写照。据传,纳兰公子早年与其表妹相爱,可惜表妹早早被选入宫。纳兰性德成为康熙帝的贴身侍卫之后,才得以出入宫闱,有机会见到身为宫女的表妹。“相逢不语,一朵芙蓉着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凰。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在这森严的宫禁之中,他连低声叫一句都不敢,而表妹也只是在转过回阑后用玉钗敲敲栏杆,以表情义,与表妹的初恋就这样在无望的期盼中寂灭了。

  康熙十三年,十九岁的纳兰性德与十七岁的卢氏成婚,这一段佳偶天成的美满婚姻也成就了他最美好的词句,婉丽优美、情意绵长。“自把红窗开一扇,放他明月枕边看”“偏是玉人怜雪藕,为他心里一丝丝”“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一派大观园中、象牙塔里的你侬我侬、缱绻柔情。

  可惜这段如梦似幻的幸福生活只过了三年时间,卢氏因难产致病,不久去世。性德十分悲痛,写下了许多缠绵婉约、幽艳凄美的悼亡词。“心灰尽、有发未全僧。风雨消磨生死别,似曾相识只孤檠,情在不能醒。摇落后,清吹那堪听。淅沥暗飘金井叶,乍闻风定又钟声,薄福荐倾城。”这一变故似乎已将他的心带走了。

  后来,纳兰公子又续娶了官氏,还有颜氏为侧,只是此前的一切都太美好,令性德难以释怀。在生命的最后的一段时间里,他遇到了一位富有才情的江南艺妓沈宛,为她写了“欲问江梅瘦几分,只看愁损翠罗裙。麝篝衾冷惜余熏。可耐暮寒长倚竹,便教春好不开门。枇杷花底校书人。”然而这一段才子佳人的感情遭到性德的父亲明珠的强烈反对,最终二人被迫分手,“佳人难再得,惟愿结来生”。而沈宛这一走,性德不久也就撒手人寰。

  此外,风流倜傥的纳兰公子似乎还有其他几段情史,比如“箜篌别后谁能鼓,断肠天涯。暗损韶华。一缕茶烟透碧纱”“昨夜个人曾有约,严城玉漏三更”“记得别伊时,桃花柳万丝”,就连偶然邂逅的因缘际会,也在多愁善感的纳兰性德心中留下了久久不散的涟漪。“有个盈盈骑马过,薄妆浅黛亦风流。见人羞涩却回头”“夕阳谁唤下楼梯,一握香荑。回头忍笑阶前立,总无语也相宜”……

  浅斟低唱,话尽相思情殇;宦海清吟,满纸纯任性灵。难怪国学大师王国维对纳兰性德赞誉有加:“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真个是千般柔情、万种情思,一生只活一个情字,不免令人联想到贾宝玉这个人物。也许与纳兰家族关系不一般的曹雪芹真的是以这位多情公子为原型创造出了贾宝玉呢!纳兰性德本人虽然没有亲历《红楼梦》中的家道衰败,但他的婚姻、事业好景不长,似乎冥冥中预示着月圆必亏,天道无常的规律,也是对《红楼梦》主题的另一种观照。

  不同于只会在美人堆里厮混的贾宝玉,纳兰性德文武双全。作为康熙皇帝的贴身侍卫,多次从龙出巡,甚至北赴梭龙侦查敌情,俨然一位仗剑天涯的武林高手。他因此也写下了许多边塞词,“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这些别开生面的词句更增添了他的侠骨柔情。纳兰公子的生活中自然也不缺乏友情,“应是登临送客,别离滋味重尝。”性德才高八斗,满腔抱负,却常年在皇帝身边干一些枯燥乏味的日常事务,自然要对朋友发一发牢骚之情。纳兰词中的美景、美情也俯首皆是,“江南好,何处异京华?香散翠帘多在水,绿残红叶胜于花。无事避风沙。”

  美好的感情,美好的词情,字字浓情、句句痴情,经过三百年荏苒岁月,流传至今,依然深受国人喜爱。如果他活在当下,该收获多少粉丝的尖叫呢?只是斗转星移,沧海桑田。现今各种青春偶像小说、影视剧大肆流行,故事里的都市俊男靓女,在手机铃声、汽车轰鸣中,酷得令人炫目,爱得叫人莫名。这些快餐文化,来去匆匆,快节奏、高效率,却来不及静心回味,便转瞬即逝,消散得比清晨树叶上的露水还快。大家都忙得脚不沾地,好不耐烦,谁还能窗前月下驻足流连,将花谢花飞细细思量?再难觅丁香一般的思念,憔悴损柔肠。

  蓦然回首,“公子世无双,陌上人如玉”。于是网络上便又出现了穿越小说,大多是描写当代摩登女主人公穿越回到古代,与多情帅气的古代贵族公子谈了一场风花雪月的恋爱。读者在匪夷所思、跨越时空的爱情中找寻曾经的心灵故乡。至于笔者,我含英咀华之余,也难免在心中勾勒词人的形象,是“鲜衣怒马、侧帽风流”的洒脱俊逸,还是“白衣胜雪、羽扇纶巾”的谦谦风骨,抑或是“三杯拔剑舞龙泉”的苍凉豪迈?纵有三千笔墨,难绘容若公子绝代风华。那么,就让我在二十一世纪夜晚的灯光下,悠悠然翻开这本装帧清雅的《纳兰词集》。在若有若无的纸香中来一场真正的穿越,时光倒流,空间转换,回到工业文明之前的古典中国。那里有杏花春雨、伊人独立,还有流芳翰墨、旖旎情怀。举杯邀公子,诗酒趁年华。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