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红与黑 一“点”就知道
建设信用江西,是省委、省政府的郑重承诺。
诚信,是立身之本,是立邦之基。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信用体系建设有助于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有助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没有健全的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能否稳健运行和走向成熟的标志。
2月25日,江西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上线暨“信用江西”网站开通运行,这是我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信用江西”建设迈出坚实的一步,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打破“信息孤岛”,让信用信息公开透明
信用已经成为企业和个人的“经济身份证”,日益渗透到人们日常的经济生活中。如何打破“信息孤岛”“信息碎片化”?这就需要一张互联互通的信用信息“网”。
基于这样的考虑,江西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设的构想应运而生。去年4月份,由省发改委牵头,省信息中心作技术支撑,启动了江西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设,解决市场主体间信息不对称问题,强化政府对市场主体的监管服务。
面对信息洪流,作为全省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应用的协调推进者,省发改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坚持强化“信息发布、数据交换、信息共享、联合奖惩、信用服务”五大功能,以政务云为基础支撑,规划建设横向到边,连接各相关部门;纵向到底,连接国家、省、市、县(市、区)的平台。
“现在诚信缺失的主要问题,并不在于没有诚信记录,而是大家信息不对称。所以,如何做到信息公开透明,解决诚信主体之间信息不对称是关键。”省发改委主任吴晓军对记者说。
在这个平台内,已归集了36个省级部门、153个目录项的信用信息,部门覆盖率为60%,目录归集率为52%。信用信息总数达632万条,其中,包括全省60余万家企业、部分社会组织和个人信用信息,企业主体覆盖率达100%。去年年底,平台成功对接了国家信用信息平台,我省也成为首批完成对接任务的省份。
平台对外服务的窗口是“信用江西”网站,社会公众可以通过网站方便地查询信用主体的信用信息。平台对内服务对象主要是政府部门,各部门可以实现信用信息查询、交换、共享、奖惩、服务等功能。
淬炼“火眼金睛” 让失信者无处遁形
“诚信三冬暖,失信三伏寒。”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是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工程,搭建平台只是手段,应用才是最终目的。
在“信用江西”网站,通过设立“信用动态、信用政策、组织机构、信用公示、信用服务、信用查询、信用研究”等一级栏目,以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四大领域建设为主要内容,共收集失信、守信公示类信息近10万条,归集整合了全省所有企业、省管事业单位及社会组织共60余万户的300多万条记录。
社会公众不仅可以查阅信用公示内容,了解省内外信用工作动态和信用政策法规等,还可以实现“一站式”查询有关企业、事业单位等信用主体的信用状况。
比如,你想跟一家企业合作,事先想了解对方的信用情况,在网站上输入对方企业名称即可。这里归集了企业的基础信息、守信信息、失信信息以及其他信息,基础信息主要包括工商、质监、国税、地税部门的登记信息以及资质认证信息;守信信息主要归集各部门授予企业的荣誉信息;失信信息主要包括各部门记录的失信信息;其他信息主要是涉及企业经营的相关信息。
如果你在江西旅游,想了解导游的信息,就可以通过网站“重点人群”进行查询。点击进入“导游”,输入导游姓名,就显示了该导游的基本信息以及相关信用信息。
潜在合作企业的诚信分级如何,有哪些失信、守信的信息,有什么样的“经济身份证”……这些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都在“信用江西”网站一目了然。
下一步,我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将延伸至设区市,连接其他省级部门,并开展自然人信用信息归集。
夯实信用基础 让诚信之光造福社会
从发布“诚信红黑榜”到全社会争当诚信模范,我省诚信体系建设大幕徐徐拉开。“诚信者荣,失信者耻”逐渐成为共识。
——夯实信用制度基础建设。出台了《江西省企业信用行为联合激励和惩戒暂行办法》《江西省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公示工作的实施方案》等制度。新余、萍乡等地制定本地区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规则或实施方案,为促进地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奠定制度基础。工商、法院、税务、质监等10多个部门出台了相应行业管理办法。
——启动统一信用代码建设。从去年10月1日起,我省全面实行一照一码登记制度。当年,全省各级工商登记机关已向企业核发一照一码营业执照7.5万多户,实现了新登记制度落实全覆盖。民政部门正加快研究制定全省社会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公安部门加快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升级改造。
——抓好信用信息归集整理。发布了《江西省省级公共信用信息目录(2015年版)》,2015年版目录包括省级37个部门292个大类指标,2795个数据项。
人们期待诚信社会不仅是一个阶段的口号,诚信更应该是今后我们生活中秉持的行为准则,在全社会营造一个人人讲诚信、人人受益诚信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