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补上心理健康这一短板了

21.02.2014  13:40

  新华网昨天消息,2月18日晚9时左右,湖南省新化县一网吧发生一起杀父事件,一名14岁少年因不愿上学,跟前来规劝的父亲发生冲突,少年用匕首当场将父亲刺死。

  又是一起刺痛人心的血的教训。

  这个不愿上学刺死父亲的少年背后,毫无疑问有着深层次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氛围等方面的问题,但其中更值得关注的是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近年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据新华社报道,《2013年浙江省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浙江小学生常担心自己做错事情,感到焦虑、寂寞、没人疼爱;而中学生更是感觉心理压力大,超过48%的人存在心理问题,心理问题发生率比2001年时上升了一倍多。在此背景下,因学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而引发的极端事件也越来越多。

  尽管如此,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不少时候,我们还仅仅停留在对极端事件个案的讨论上:社会有这类事件出现,媒体和公众就关注下学生的心理问题,然后迅速归于沉寂。实际上,更受到关注和重视的,还是围绕着学生的升学考试及学业成绩。其实,早在2002年,教育部就印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教育部又对这个纲要进行了修订,明确规定了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并要求每所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具备心理学或相关专业本科学历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然后,时间过去了10多年,一些学校要么没有专职心理健康教师,要么大而化之甚至形同虚设,由此也造成了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干预乏力。

  心理健康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无需多言。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频出的今天,我们该认真思考,要给学生补上心理健康这一课了。(宋广玉)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