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允许孩子们“慢就业”

14.07.2015  12:33
原标题:请允许孩子们“慢就业

在传统语境中,一个成年学生走向社会,应当尽快自食其力,以减轻家庭压力,偿还读书成本。显然,“慢就业”与这一观念格格不入。但是,时代是滚滚向前的,我们呼唤教育方式与生活观念要与时俱进,那么也应当允许就业方式的革新。

椿桦(媒体评论员)

最近网上又出了个新词儿,叫“慢就业”。这个词儿的背景是:国家统计局最近在上海作了个调查,调查称,部分应届毕业生毕业后并不打算马上就业,而是打算在家休息或外出游学一段时间。对此,有媒体以“透视慢就业:不急找工作而去环游,如此任性为哪般”为题,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报道,于是“慢就业”一词儿悄然走红。

对于“慢就业”这件事,批评的声音不少,有人说这是“逃避现实”,有人说是“啃老”,还有人说“有钱人家的孩子就是任性”……应该说,这些批评用语对少部分毕业生来说是适用的,但对于广大的学子来说,却是冷酷而有失公允的。

在传统语境中,一个成年学生走向社会,应当尽快自食其力,以减轻家庭压力,偿还读书成本。显然,“慢就业”与这一观念格格不入。但是,时代是滚滚向前的,我们呼唤教育方式与生活观念要与时俱进,那么也应当允许就业方式的革新。何况,目前的“慢就业”也只是一部分有条件的毕业生先与时俱进起来,更多学子特别是穷人家的孩子,还是要老老实实地一毕业就去就业的。

以本人所见,“慢就业”其实充满了正能量,它与我们当下提倡的“慢生活”理念是相通的。累了,就要停下来或者慢下来,这时候的慢,是为了以后的快。不得不说,当下我们被快节奏的理念所裹挟,各种交通工具都在提速,连人的步行速度也是越来越快。2007年英国有一项研究,说是世界各地城市人口走路的速度比10年前平均加快了10%。快节奏生活,是健康之敌,极端的例子是,每年都有因劳累猝死的案例。为此,国内不少城市政府决定让忙碌的市民慢下来,致力于打造“慢城市”。

学生群体在走向社会之前,还只是一些孩子,十多年来,他们稚嫩的身躯承受了许多大人所难以理解的重负。寒窗苦读、起早摸黑、应付没完没了的考试,他们也一直在快节奏的学习中一路狂奔。“快快快”大概是老师和家长对他们说得最多的字眼儿。大学毕业,走向社会,是他们人生中的一个分水岭,有的人可能还没有做好准备,有的人则想停下来休整休整,有的人则希望在就业之前多进行有益的社会实践。对此,人们应当允许这些孩子慢一些,给他们一个缓冲期和宽松环境。

慢就业”对当前的就业压力,也能发挥较好的疏导作用。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共达749万人,比去年增加了22万人。所以,我支持孩子们“慢就业”,他们通过支教、游学、周游列国等各种途径感知社会,增加阅历,既是身心的休憩,也是一种“预就业”,同时也算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