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明:4·23,请让我们与读书相约

23.04.2014  11:15

  23日是“世界读书日”,但对于这个从1995年设立、至今已19岁的节日来说,很多市民却不知道它的存在。记者昨日在街头随意采访了30名市民,被采访者均对这个节日感到陌生。而随着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网络、移动互联等新兴媒体的普及,读书,尤其是读纸质书籍,已经离普通市民越来越远。很多市民宁可一天花上几个小时刷微博微信,却不愿抽出几十分钟静静读会儿书。(4月22日《山东商报》)

  古语有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也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因此可以看出,读书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如果经常阅读经典作品,不仅能对人的灵魂产生潜移默化的净化作用,还能使人们活得更加充实。从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4月23日定位“世界读书日”,到如今已有19年,这一天也成为了许多国家读者的特殊节日。

  然而反观我国全民读书状况,真是让人有几分担忧。一方面,透过该篇报道中记者的调查结果,我们不难看出,在我国有的地方,这个世界性的读书日还不为公众所知,在这种情况下更何谈让它成为节日呢?另一方面,人们阅读的参与率低,并且还普遍存在阅读量小的问题。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数据得出,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7.8%,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50.1%,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6.7%。在纸质图书阅读方面,2013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报纸和期刊阅读量分别为70.85期(份)和5.51期(份),电子书阅读量为2.48本。

  其实,在倡导读书方面,犹太人就做得非常好。孩子刚出生,他们就把蜂蜜洒在书上,把书放在孩子的床边,让孩子感觉书是甜的,以此来培养孩子对书的兴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写道:“三十年的教学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较强的阅读能力。人的大脑好比待垦的荒地,广泛地、高品位地阅读能够使它成为沃土。只有在这样的沃土上才可能长出参天的智慧之树。”因此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努力让学生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一旦让学生达到阅读和呼吸一样自然的程度,那么爱读书的习惯就会伴随他们终身,这样下去就会促成整个国家阅读时代的到来。

  4月23日,这一天,书香弥漫全球。笔者真诚地希望我们的生活能够充满墨香书韵,让我们自己多一些文化底蕴。那么,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珍惜每一分时间,认真阅读每一本好书吧。(王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