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为前赴后继的不雅视频壮胆

11.08.2015  08:30

  网上一个新词赫然出现,叫做桥震。现在但凡以“某震”出现的流行语,网友都知道,必定跟男女之事有关。这次发生在成都九眼桥河边的这段不雅视频,很快被警方查到出处。8月5日晚,成都公安官微发布公告,传播不雅视频的犯罪嫌疑人、29岁的洪某已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

  优衣库试衣间、嵊州等不雅视频被依法查处后,成都九眼桥不雅视频再曝网络,可谓法治面前“前赴后继”。犯罪嫌疑人一次次以身试法,虽然暴露了一些人法治素养的严重缺失,但很多网友在不雅视频面前所表现出来的饥渴与狂欢,无疑给这些传播不雅视频的人们客观上传递了可以包容、甚至纵容的心态。从客观效果上来看,这种心态反过来给这些人毫无顾忌地传播不雅视频壮了胆。

  昨天,与“全国扫黄打非办部署严打不雅视频”这条消息背后的跟帖不同的是,在“成都女子传播九眼桥不雅视频被警方抓获”的消息下面,各种“求种子”的呼声依然高涨。这种看似调侃的背后,其实折射出的是一些人对于不雅视频趋之若鹜的渴求,是对不雅视频不被允许传播的某种不屑。可以说,这种基本价值观的凌乱,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传播者在法治面前的判断混乱。因此,解决不雅视频传播的屡禁不绝问题,首先应该解决民众社会对于不雅视频的基本观念问题。如果没有社会对于不雅视频齐声喊打的基本价值立场,而是在所谓的人性与本能上各自取舍,那么,法治想要达到的打击效果,就会降低折扣。

  现实生活中,不雅现象的低龄化、公开化,其实与这些年不雅视频的随意传播有着一定的关联。当人们对于不雅视频谈论已经不再羞涩,当人们对于不雅视频的渴求已经不再掩饰,网络便是传播和窥探不雅视频最便捷的途径。它像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心知肚明的意会、一种“反正就那么回事”的分享,一步步挑战着这个社会千百年来形成的传统伦理,一步步将本应羞于启齿、羞于示人的本能潜规则化,令法治的天平慢慢变得摇摆不定。

  全国扫黄打非办此次部署严打不雅视频,向社会传递了法治的底线,这对于净化网络,有着深远的意义。但是,如何净化社会的道德底线,则是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一道现实难题。这些年,人们似乎一提道德,就会被贬为站在“高地”的伪君子;一提扫黄,就会被讽为道貌岸然。这种只讲本能、不讲本性的价值取舍,只讲法治、不讲道德的价值标准,客观上助推人们不加取舍的包容心膨胀,拉低了整个社会的道德格调与法治底线。

  “严打不雅视频”,首先应该体现在法治标准的从严制定与执行上,体现在道德标准的理直气壮上。对于传播不雅视频的违法犯罪行为,既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更要通过法治的不断完善,构成社会成员对于不雅视频不敢传的法治力度;通过价值观与道德观的重塑,构成人们对于不雅视频不想传、不愿传的道德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