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丽:谁该为“野鸡大学”的大行其道负责?

22.05.2015  12:20

  5月19日,210所中国“虚假大学警示榜”引起社会关注。榜单中,标注办学地点为北京的虚假大学最多,超过95所。这些虚假高校大多打着“中国”、“北京”字号,通过注册多个网站骗取生源、出售假文凭等方式获利。(5月20日《新京报》)

  虚假大学是指那些不具招生资格、没有办学资质、涉嫌非法招生和网络诈骗的“野鸡大学”。它们挂着大学的名号,常取和正规高校相似的名字,如“北京科技师范学院”、“北京工程技术学院”等,骗取学生和家长的信任和钱财,更严重的是,受骗的学生因此而丢失接受教育和找到工作的机会。

  “虚假大学警示榜”是由上大学网从2013年6月26日开始公布的,至今已经连续发了三榜。榜单中我国“野鸡大学”的数量不断增加,在三年间已经达到了210所。一所“野鸡大学”虽然在各方面都不如正规高校,但他们总会对外招聘老师、宣传广告等,当地有关部门不可能没有耳闻,尤其是媒体已经连续三年对其进行曝光,“野鸡大学”仍旧大行其道。教育部门、执法部门等官方部门是否存在职责缺失呢?

  教育部门虽然会公布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院校名单,但既然已经给出此名单,为什么不直接公布出这些容易混淆大众视听的“野鸡大学”的信息呢?即使媒体已经给出了“虚假大学警示榜”,但这却远远比不上官方版本更有权威性,教育部门应该且有必要公布出官方版的“虚假大学警示榜”。并且,上大学网给出的名单是根据网友、受骗者等各界人士收集得出并由网站核实确认的,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媒体的曝光不但给了考生及家长一份参考,教育部门更可以以此为根据,对名单上的“野鸡大学”逐个确认并取缔,稳定教育秩序。

  另外,由于教育部门并不具有执法权力,我国公安部门、工商部门、工信部门等具有执法权的部门就需要严加查处“野鸡大学”,将“野鸡大学”的欺诈行为上升到法律的高度,不放任“野鸡大学”不断扩大自身市场,从根本上制止这类行为,净化教育环境,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除此之外,作为考生和学生家长,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养成自我保护意识,不要轻易相信市面上宣传的所谓的“高大上”的“大学”,并依据教育部门公布的具有招生资格的名单选择合适的院校。

  媒体的曝光、教育部门对“野鸡大学”的官方版名单划定、执法部门对“野鸡大学”的严厉打击、考生及家长的自我保护,都将会是清除“野鸡大学”的助力,任何一方都不能置之度外。这些举措的实施,即使不能在短时间内杜绝“野鸡大学”的横行,但起码能大大挤压其生存空间,一定程度上稳定教育秩序、净化教育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