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又是一年“双十一”,你还参战了吗?

11.11.2014  08:29

  央广网北京11月11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央广夜新闻》报道,又是一年“双十一”,从2009年淘宝商城发端到如今蔓延至全网,从五年前5200万销售额激增到去年350.19亿,这个日子俨然已渐渐成为一场全民的消费狂欢。这个双十一会有什么不同?各大电商、卖家、消费者和快递师傅是否仍保持“参战”劲头?央广夜新闻记者对此展开调查。

  备战狂欢仍在继续

  毋庸置疑,今年的购物狂欢节,仍有大部分电商、实体商家、生产商、消费者、银行、物流、媒体等围着它打转,消费习惯、零售业形式、交通、甚至人们的话题依然在为之改变。

  “买衣服啊、鞋啊、锅碗瓢盆,现在东西都在购物车里面,还没有付款,就等“双十一”了。”“我已经前几天到银行去存钱了,不打折的时候不觉得自己缺东西,一打折觉得自己到处缺东西。”不少市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表示对双十一又爱又恨,“知道自己不太理性,但根本停不下来。”“身边人都在讨论低价,觉得不淘有些对不起自个儿。

  对卖家们而言,现在,也已经是到了最后备战的时刻。第三年参与双十一的淘宝店主纪长军十月底之前已把双十一货全部生产出来,今年他更是把自己的办公室都变成了临时仓库。老纪说:“双十一的意义不在于那天你多销了很多货,意义还在于那一天很多人认识了你。这一天会决定你冬天的生意来说是一个很关键的一天。

  为应对双十一物流高峰,不少快递公司也是厉兵秣马,将22小时工作制延长至24小时,不少快递公司提前开始扩招快递员、仓库管理员等职位,甚至还有的快递公司通过内部员工介绍,请来了临时工。徐州一家快递公司就招收了5名大学生兼职快递员,送了十年快递的夏师傅更是要“发动亲戚朋友送快递”。

  摇头说“”的也不少!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今年双十一,选择摇头说不的,好像也不少。

  不少消费者向记者说明了自己今年不想玩的理由,抱怨主要集中在快递爆仓的等待,退换货的麻烦,价格被先涨再降的欺诈,东西货不对路的愤怒等几个方面。

  “有好多东西好长时间才送到,这个等待特别痛苦。”“去年看中一件平时价格是245块,双十一标的原价是499块,打五折以后就是249块5,比平时价格还贵。”“双十一可能真的没有宣传的那么好,宣传是一套,等你买了,后期操作还是有问题的。”有消费者反映以前双十一再次购买的商品与之前购买时的质量明显有不同,这让她对今年的优惠也敬而远之。

  中国行业研究网数据显示,2013年双十一的退货率已达25%,部分商家更高达40%,这无形中加大物流压力。今年双十一前夕不少不堪重负的快递员选择了请假,甚至是辞职。圆通快递接单员华慧说到:“繁忙不用说,最麻烦的还是快递爆仓后带来的管理压力,双十一容易丢件,谁送的谁赔。

  一位放弃双十一的淘宝卖家则说到,销售额高并不代表就是赢家。前两年由于特价打折和物流慢等原因,自己算下来反而不但赔了钱,还会影响到自家信誉。而之所以许多中小型的淘宝网店都退出了双十一,主要还是淘宝对店家参与双十一的门槛要求越来越高,强制性的优惠让他们感到压力巨大。“你50元的券,你买51块钱、52块钱的东西直接可以抵50,那这个我们商家肯定亏很多。淘宝必须要你有这个券才能参加双十一。

  今年,传统厂商以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为代表的家居卖场也展开了大规模抵制“双十一”的活动,不允许在店内进行网络专卖店的宣传、不允许私下交易、帮网络平台配送、禁止网络购买卖场自提等。这一举措一方面是为了防止同一品牌异地窜货、互相压价,线上线下不同价等问题,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地向消费者提供实体商店的售后服务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