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瑞庆:调查失业率,经济增速下限指示灯
6月10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的要求,“把调查失业率真正变成权威数据。”6月12日,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高级统计师张志斌表示,国家统计局将尽快建立健全制度,尽快将全国劳动力调查付诸实践,按照国务院部署,尽快向社会发布完整数据,把调查失业率变成可靠依据。据悉,7月起,劳动力就业调查范围将从65个大城市扩大至全国所有地级城市。(6月15日《每日经济新闻》)
调查失业率一直是李克强总理关注的重点经济数据。2013年9月,李总理的一篇署名文章中提到“5%的调查失业率和2.4%的通胀率”这两个数据。2014年7月30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由统计部门依法适时发布大城市调查失业率数据,以更加全面动态反映失业情况。2014年9月10日,李总理在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致辞中提到,“今年1-8月份我国大中城市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左右。”很显然,李总理自己一直在为“把调查失业率真正变成权威数据”不遗余力地努力着。
为什么把李总理如此重视调查失业率?因为这个数据太重要了!经济增长的目的是为了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岗位,让民众有更好地生活。没有就业的经济增长,是没有意义的增长。失业率不仅直接反应了经济增速是否合理,也间接反应了经济增速质量的优劣。没有准确真实的失业率数据,既无法对经济增速进行数量上的研判,也无法进行质量上评价。目前的城镇登记失业率漏掉了那些失业但没有主动去登记的群体,不够准确,也不够真实。调查失业率是通过每月入户调查,直接采集劳动力数据和失业信息后测算得到的,其真实性和准确性要远高于登记失业率,能够真正反映出经济增长的情况。
中国调查失业率的样本是不断扩大的。2009年调查失业率的样本范围覆盖31个省会城市,2013年4月又扩大至了65个大城市。如果今年7月,样本范围涵盖了所有的地级市,那么调查失业率的质量将大幅度提升,并可能全面取代城镇登记失业率,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权威数据,为经济区间管理提供新工具。
经济增长区间管理已经成为管理层的宏观经济管理思路。区间管理的难点是经济增长区间的确定。上限在哪里?下限又在哪里?一个经济体运行良好的最重要表现就是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经济增长过快会造成物价上涨,通货膨胀。而经济增长过慢,又会引起失业增加,社会不稳。经济增速上限就是不出现通货膨胀,而下限则是不引起失业增加。
经济增速区间应该在“防通胀,保就业”之间。反映通货膨胀的数据是CPI,当CPI超过3.5%时,意味着通货膨胀的苗头出现,需要降温了。那么反映就业情况的数据是什么?调查失业率。经济学家比较公认的观点是,5%—5.5%的失业率是合理的。那么中国的调查失业率一旦超过5.5%就意味着经济增速放缓已经超过下限,应该“踩油门”加速了。
调查失业率的样本范围一旦扩展到全国所有地级市,它就能成为经济增速下限绝好的指示灯。经济增速的区间确定也就容易得多,区间管理也就更具有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