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周报谈体育选拔改革:触动利益是难题
[ 摘要 ]杨扬委员针对“体育选拔机制”所提的议案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并且最终推动其走向制度化,这与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趋势也是相符的。
文/金汕
确立透明化、制度化的体育选拔机制,对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以及其他一些重要比赛,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这体现了竞技体育最根本的公平精神。在计划经济年代,选拔运动员参加大型赛事基本都按照运动员以往的成绩,除此之外,其他考虑因素掺杂的比较少,比如选庄则栋就是庄则栋,徐寅生( 微博 )就是徐寅生,没什么争议,打得好就是标准。
但到后来,更多因素开始介入到体育中去,包括商业化;过去所主张的“国内练兵一致对外”精神;还有利用奥运会成绩为全运会成绩做铺垫,用国外取得的成绩反过来增加国内政绩,等等。因此选拔运动员的情况复杂起来。真正凸显这一问题的,是选拔1988年汉城奥运会乒乓球参赛队员时出现的“何智丽事件”。这个事情不好说哪方全对或全错,可能双方都存在问题。但从那时起,国内关于选拔机制的大讨论开始了。从何智丽加入日本国籍到现在已经20余年,这期间中国在运动员选拔机制上也有一定进展,比如“走向伦敦”,“直通东京”等选拔赛。
不过,近年来在奥运选拔上仍有问题出现,尤其是所定的运动员并没有取得应有成绩时,比较容易在社会上引起很大争议。过大的行政权力介入常常导致矛盾加强,再加上没有制定出规章来限制自己的权力,热衷于自己说了算,这就导致影响选拔的因素太多。
改革的难度相当大,李克强总理说过:“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各行各业都是如此,拿自己的利益开刀再分割出去,让自己的权力更小,绝大多数人都不情愿这么做。这么多年来,完善的制度并没有建立起来,如果国家体育总局自身不能尽快推出改革时间表,那么希望管理总局的更高一层单位来发布举措,逼迫总局做出决策,这是当务之急。
制定选拔制度是件很繁琐的工程,总局各个中心应根据自己项目的特色来研究具体方案。就目前国内情况来说,若学习美国有些项目中的一场定胜负选拔方式,可能会把一些平时成绩非常好的运动员给埋没了,类似于一步到位的方案还为时尚早。不过可以尝试积分制或多场比赛比拼等选拔方式,这能体现运动员的更多水平,起码有机制总比没有好得多。
杨扬( 微博 )委员针对“体育选拔机制”所提的议案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并且最终推动其走向制度化,这与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趋势也是相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