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禁谈恋爱的“八条禁令”背离“教育规律”

25.08.2014  17:39

2014年08月23日,河南省洛阳市,偃师高中门前的标牌上播放着校方新学期制定的“八条禁令”。偃师高中新学期规定:严禁学生谈恋爱,男女学生拉手一次警告留校察看,第二次拉手开除。严禁在学校举行生日聚会,违规者将开除。学生们称这是偃师高中最严厉“八条禁令”。(8月24日财经网)

看这八条禁令,条条都背离教育规律。

教育的灵魂应该是疏导,但在这里,完全是冷漠的堵塞,诸如“一经发现”“勒令退学”这样的词语,冷漠,蛮横,不符合教育规律,不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

列举的八条现象,的确是现在中学生中存在的现象,面对这些现象,有的需要通过法律教育,有的需要进行人生教育,有的需要进行秩序文明教育,有的需要进行生活习惯教育,等等,而这也恰恰是学校应该教育的内容,岂能一律用“勒令退学”?赶出学校不叫教育,叫推卸责任。

那么,学校为什么要进行“勒令退学”,要逃避对学生的教育责任呢?笔者认为,很大原因是我们的学校教育不想,也不愿意再这方面下功夫,一方面,在这方面需要更多的教育智慧,教育力量,而且不容易出现成绩;另一方面,当前,我们大部分学校的教育都要把精力集中在高考,集中在打造高考成绩上,因为这是学校的荣誉。

其实,我们的学校之所以有以上心态,根本原因还是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教育部门对学校教育的评价机制有问题,如果我们的评价标准树立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转学生能力上,大概这样的禁令就消失了,因为禁令的内容恰恰是学校应该工作的重要资源,学校不会自己扔掉自己的教育资源。

八条禁令,表面看,显示了学校的严格,其实,这里面只有冷漠的堵塞,蛮横的禁止,缺少教育的灵魂,背离教育的规律,这是学校悄然变成机械生产车间的标志,应该引起我们的警醒。

当然,面对八条禁令,我们除了批评,更需要的是反思,就是反思我们如何让我们学校教育走出禁令的误区,走进疏导教育的新天地。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