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谷滩新区:“二次开发”打造发展升级新样板

13.01.2016  09:43

  财政总收入增速18%,九龙湖新城核心起步区框架全面成型,全省金融商务区实现了“三年基本成型”目标,已入驻金融企业172家,绿地广场、华尔街等19家综合体项目陆续竣工交付,总部楼宇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只有坚持探索创新不停步,才能推动争先晋位、永葆活力。2015年以来,红谷滩新区以不断创新、求变、突破的特质,按照“四个强起来”和“完善大都市功能、建好新城区地标、打造发展升级鲜活样板”的要求,坚持“新开发区域与建成区域”同步协调、同步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取得良好成效。

  伫立新起点,凝聚新力量,实现新发展。2016年,红谷滩新区将以“优化提升建成区,全力攻坚新城区”为重点,紧扣“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从六大方面增强动力,推动形成全区发展、改革、稳定的整体效应。

  坚持以投资拉动增动力。加快九龙湖新城路网、绿化、市政管网等建设,启动生米镇铁路以南地区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积极协调推进地铁2号线、高铁、红谷隧道及枫生高速拓宽、南外环、昌栗高速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并围绕新区产业发展方向,坚持招大引强,坚持“把好的资源给好的企业”,不断提升引进项目的质量和层次。

  坚持以消费带动增动力。加快全省金融商务区建设,在协调推进已入驻金融企业开工开业的同时,力争2016年新增金融企业30家以上,全省金融商务区企业总数达到200家。加快传统商贸物流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万达广场、世茂广场、天虹、百盛、华南城等网点资源、品牌信誉等优势,积极拓展商贸业态功能。加快文化旅游等新型产业的发展,以万达文化旅游城、绿地国际博览城会展中心项目建成投入运营为契机,进一步加大旅游、会议会展、文化影视业、健康养老等产业发展。

  坚持以改革创新增动力。积极发挥前湖大学园区高校人才资源优势,利用好华南城、用友、慧谷三大产业园区平台作用,全面推进创业创新。按照“高频率、多批次、专业化、小分队”的方法,开展产业链招商、楼宇招商、委托招商、网上招商、代理招商,提高招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按照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要求,加大人事制度改革,并积极推进“人才强区”战略,为红谷滩“二次开发”提供强大的智力引擎。

  坚持以优化环境增动力。继续深入推进智慧红谷滩建设,按照“管用、实用、好用”的原则,在加快“一个中心、两大平台、六项应用”建设的同时,重点启动智慧交通项目。继续推进九龙湖综合整治、凤凰洲江湾湿地公园、九龙湖市政道路绿化、红角洲水系等景观环境工程建设,启动赣江市民公园四期、凤凰洲八一雕塑广场、长天广场改造工程等项目建设,将红谷滩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合一的样板。

  坚持以协调发展增动力。一方面,站在推进南昌大都市区发展的高度,加大与周边县区、周边地市合作,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另一方面,积极探索PPP投资模式等,加强政企、政社之间的合作交流。同时,注重片区之间协调。建成区域,重点就是要“提质、提效”,加快城市转型升级;在建区域,重点就是围绕“生态、低碳、智慧、文化”理念,继续坚定不移地加快九龙湖新城建设。

  坚持以共享发展增动力。继续深入推进优质教育、优质卫生、惠民文化、平安网络“四大全覆盖工程”。继续加大百项惠民利民工程建设,推进实施一批还建房、集贸市场、公厕、社区“便民、文化、卫生”三中心、社区便利店、停车场、居家养老服务站等民生工程。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注重与住房、教育、就业、司法等专项救助配套衔接,加大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精准帮扶,让居民共享红谷滩建设成果,得到更多的“获得感”。(本报记者 邓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