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谷隧道出口多点疏散可保证过江车流快速分流

19.01.2014  12:20

  南昌市民期盼多年的“红谷隧道”终于破土动工!很多市民或许有疑问,过江通道如何建?建好了会否出现交通堵塞?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访了相关部门。

   红谷过江通道谋划多年 去年6月敲定方案

  记者从南昌市规划局了解到,早在2001年南昌市就已开始谋划红谷过江通道。2005年由市规划局组织编制了“红谷赣江过江工程规划方案”的初步研究报告,并结合红谷滩CBD建设及滕王阁景观需要,确立了改桥为隧的方案,并将重点、难点定在东岸的交通组织、道路衔接上,因涉及配套工程多,隧道施工工艺复杂,未启动建设。

  市规划局副局长陈明远介绍:“2013年,红谷滩新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及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极力打造成城市商务区及金融CBD中心,也为缓解南昌大桥、八一大桥日渐超负荷的交通压力,进一步构建‘一江两岸’的城市格局,南昌市果断决策建设红谷隧道,并组织专家对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的方案进行论证、比选,于2013年6月敲定‘沉管法’过江隧道方案。

   红谷隧道是国内内河规模最大的沉管隧道

  红谷隧道究竟如何建,这也是很多市民关注的焦点。近日,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副总工程师邢永辉就这个问题接受了采访。邢永辉介绍,“红谷隧道是国内内河规模最大的沉管隧道,工程规模大,设计难度大。隧道主体为12节管段,管段在生米大桥附近的干坞(指与港口或内河相连通的并有控制水位的装备)预制完成后,通过6艘拖船将一节节管段浮运至隧址上方,并采取爆破方式将隧址上方炸出口子,然后再将管段放下去并进行拼接,最后恢复河床。管段浮运将通过生米大桥、在建的朝阳大桥以及南昌大桥。

  “南昌大桥桥墩之间的间距为81米,桥跨窄,管段浮运通过时风险高。施工方将会对桥墩进行定位特殊防护。”对于建设中存在的风险,邢永辉表示施工方都已做了预估。

  赣江水位高差变化大,在浮运管段时需选择合适的浮运水位。同时高水差变化下管段接头止水带及接头水密性设计难度大。另外,周边环境复杂,水下基槽岩层爆破开挖量大,实施时将会考虑对水环境、建筑物及大堤的影响。

  据悉,赣江两岸大堤高,隧道接线难度大。为此在东岸建地下互通立交。在东西两岸设25米高的临时围堰,并在围堰内采取明挖方式挖凿基槽。为满足赣江航道通航,基槽开挖分三期实施,土层采用抓斗挖泥船开挖,岩层采用水下控制爆破开挖。

   多点疏散的方式可保证过江车快速分流

  红谷隧道建好后会出现交通拥堵吗?“快速过江、立体交通、多点疏散、东西贯通”是红谷隧道的设计理念,做好隧道与东、西两岸的交通组织和衔接联系,解决出口处交通拥堵问题。

  “两岸设置多个进出口与区域路网衔接。西岸于丰和中大道东侧设主线出入口,于红谷中大道东侧设出入口;东岸以地下‘双Y型’互通立交形式连接沿江中大道,于中山西路分离立交北侧设一对出入口,于朝阳中路北侧设一对出入口,在中山西路设一对出入口,在朝阳中路设一出口。

  隧道东岸通过多匝道的设置,采用多点疏散的交通组织方式,可保证过江车流通过沿江中大道以及与其相连的东西向道路(民德路、中山西路、朝阳中路、朝阳南路)快速分流。”邢永辉说。(记者 邓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