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育兵:消财免灾心理滋润不雅照诈骗盛行

30.09.2015  15:29

  昨天早上,漳州市民陈先生气疯了。中秋过后第一天上班,他竟然收到一张男女缠绵的不雅照,寄信人还向他索要20万元封口费,称不然就公布在互联网上,让他声名扫地。(9月29日《海峡都市报》)

  陈先生经营着一家公司,这几年生意风风火火的。经过他仔细辨认,照片上这名裸男的身体部位并不像自己,裸男的头部轮廓虽然有点像,但是模糊不清,让人难以辨认,有明显的PS过的痕迹。信寄自广西玉林,寄信人自称是“市井小民”,任职于一个“微不足道的角落”,种种迹象表明,这是一封诈骗信。陈先生当即立断报了警。

  当然,这封敲诈信,过于拙劣,破绽太多,很容易被人识破。倘若,照片上的人似非而是,邮寄地址又是当地的,你还会选择报警吗?恐怕许多人就会费一些思量了!

  “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没错!倘若自己行为检点,又何来之患呢?所以,立得端,行得正,严于律已是至关重要的。即便如此,也有的人,因为身处关键时刻,或者基于其他因素,担心无风不起浪的陈见,总想花一些钱财,祛除不必要的麻烦,以免影响“正事”。你说,有没有呢?

  更有的人,本就经常犯些偷腥吃荤的事,面对这难以分辨的不雅照,即使疑,也得当有了。担心东窗事发,担心自己的前途和家庭等不利影响,虽然忿恨,但却也只得按下无明业火,一番讨价还价之后,只好老实的挨骗了!消财免灾心理,成全了诈骗分子;诈骗分子对这一心理的谙熟,又滋长了其嚣张气焰,以至于疯狂到像邮寄商品广告似的,要广撒网“钓鱼”了!

  毫无疑问,洁身自好,仍是首要的问题。但除此之外,社会是不是还需要“冷静”呢?面对捕风捉影的事,面对没根据的议论,能否少一些“苍蝇不叮无缝蛋”的变异逻辑思维呢?以事实评价人,以实情衡量品行,不受非议的影响,理应是正确的评价态度。

  更进一步来说,面对泛滥的不雅照诈骗,我们是否也可以对公德和私德加以区分呢?无论古代的中国,抑或现代的发达国家,公德和私德,还是泾渭分明的。“莱温斯基事件”、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的风流绯闻,之所以只见丑闻,不见诈骗,应该是利益于这种公德和私德的准确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