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闲语:“财政的钱花不出去”需要作风把脉

02.09.2015  12:08

  与一些地方财政资金紧张不同,深圳财政资金十分充裕。深圳今年上半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二成多,达1409亿余元,总量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三位,仅在上海、北京之后。增速居全国省级财政第二位,其中税收收入实际所占比重达9成。但有钱的深圳也有烦恼,居然是花钱压力大,花钱比较慢。(9月1日《南方都市报》)

  究竟有多大的压力,究竟有多少钱花不出去?就深圳而言,有一组具体的数据,或许能客观反映出真实的问题。经过测算,深圳全年预算支出约为3472亿余元,还有2538亿余元的预算支出需要在下半年完成,仅剩4个月时间,每个月要花掉634亿余元才行。一个月要花掉如此多的钱,并且要用得光明正大,用得规范合理,这确实是一个大问题。

  无钱难办事,对于多数地方官员来说,这是一个切实体会,老百姓有句话叫“一分钱难倒英雄汉”。而有钱也烦恼,担心财政预算安排的资金花不出去,这就显得蹊跷。常言道“有钱好办事”,有充足的资金,多为民生发展开闸放水,让老百姓享受到更多的改革红利,这不是一件好事吗?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查处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逐渐深入推进之际,对于地方官员来说,更多的是一种思想意识层面的问题。

  客观而言,公共财政“花钱”难题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违规违法用钱可能涉嫌贪腐,二是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钱没花出去或钱没用到位。第一个问题可以通过地方纪委监察部门的查处来进行纠正,而第二个问题却显得更具的复杂具体。为啥资金使用效率低?为啥钱花不出去或钱用不到位?这就涉及到各级干部的作风问题。或许与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作风有关,由于隐蔽性较强问责难度非常大,有时责任并不好界定。这也是为官不为问题的症结所在。

  前不久国务院大督查第一批问题处置结果公布。经监察部审核,7省对59名干部在审批、决策和监督等政策执行过程中懒政怠政、失察失职渎职等不作为问题,给予相关责任人党纪政纪处分,个别违法者受到刑事处理。对于干部不作为虽然中央是明确的,措施也是严格的,但如何在覆盖面上,如何在惩处力度上进行深度发力,显然还需要地方打出组合拳。

  就深圳的预算资金使用问题,不能一个季度看一个季度,而是要一个月一个月的督导督查,哪些地方要支出,要提早拿出具体方案,要提早进行谋划,不能糊里糊涂,甚至走一步看一步。在已经支出的934亿余元中,九大民生类保障支出实现712.8亿元,其他领域支出仅222亿余元,可见支出非常少。这就需要地方党委政府进行统筹协调,在民生发展大盘子上进行着力,发挥预算资金的杠杆作用,推进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为地方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