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问财税体制改革 我国对民生领域投入处欠账状态

24.12.2013  10:39

人民网北京12月23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2013年科研成果发布会20日在京举办,会议发布了《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研究》主题报告,其中关于财税体制改革的研究和谋划,信息情报研究院表示必须从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入手,并着重提出四个事关改革根本方向的问题。

税制结构:要不要增加直接税?

2012年,来自增值税、营业税和消费税等流转课税的收入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超过70%。

如此的结构,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1)它既可垫高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又会障碍政府控制物价水平的努力,甚至带来境内外商品和服务价格之间的“反差”或“倒挂”现象。(2)它意味着我国税收的绝大部分可以转嫁,税收归宿在总体上难以把握,从而模糊政府利用税收调节经济活动的视线。(3)来自个人所得税收入的占比仅为5.8%,又几乎没有任何向居民个人征收的财产税,意味着我国税收与居民个人之间的对接渠道既极其狭窄,又只能触及收入流量。(4)向间接税一边倒且主要依赖企业税收来源的现行税制结构,说明我国当下的税收负担分配难以提及或体现公平。

所以,下一步财税体制改革绕不开、躲不过的一个根本问题在于:是否将社会公平作为一个主要因素纳入税制设计棋盘?是否要在“营改增”已经并将继续带来相当的间接税减税效应的同时,逐步增加直接税并提升其占比?

政府支出:要不要稳定规模并转换结构?

2012年,我国全部政府支出占GDP的比重已经突破35%。这样的支出规模,在今天的世界上,一旦同经济发展水平相联系,绝对属于相对偏高状态。

全口径”政府支出中的投资和建设性支出占比超过50%,意味着我国对于民生领域的投入仍处于不足或欠账状态,也意味着政府沿袭多年的通过扩大投资和上项目的发展经济思路亟待调整。

所以,下一步财税体制改革应当也必须解决的一个根本问题是:要不要将稳定既有的政府支出规模作为一个目标加以追求?要不要在稳定政府支出规模的同时,真正摒弃以扩大政府投资和建设支出换取经济增长的传统思维定式,并做出向民生领域支出倾斜的政策抉择?

预算管理:要不要真正实行“全口径”?

按照2013年的预算数字计算,在包括四类政府预算收支的盘子中,公共财政预算收支所占的比重,仅为65%上下。其余的三类预算收支所占比重数字加总,高居35%左右。

这种不规范的预算格局,弊端很多:(1)时至今日,我国尚无全面反映政府收支规模及其占GDP比重的统计指标。(2)相当部分的收入被分割为若干块儿分属于不同政府部门的“私房钱”,造成了政府财力使用上的分散和浪费。(3)本属于同一性质的各种政府收支的运作“政出多门”,谈不到完整规范和公开透明。

所以,下一步财税体制改革不容回避、也回避不了的一个根本问题是:要不要正视并突破主要来自政府内部的既得利益格局的阻碍?要不要真正下决心把“全口径”预算管理落实到位?

财政体制:要不要继续坚守“分税制”?

眼下的财政体制格局已经出现了偏离“分税制”而重归“分钱制”的迹象:(1)将“财权与事权相匹配”修正为所谓“财力与事权相匹配”,是从分税制财政体制基点的倒退之举。(2)所得税分享改革和“营改增”改革试点,使得地方税收入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进一步下降。(3)中央各项转移支付规模及其在全国财政收支规模中所占比重的急剧增长和扩大,为数不少的地方财政已经沦落为“打酱油财政

所以,下一步财税体制改革亟待澄清的一个根本问题在于:是继续坚守“分税制”的方向并逐步向其逼近?还是迫于现实条件的制约而部分回到“分钱制”? (实习记者 陈天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