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戴上“贫困帽子”缘何就建亿元“豪华衙门”

27.12.2013  13:59

黑龙江省海伦市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和著名的“大豆之乡”。近几年,这个市一边四处“哭穷”申请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一边变相投资近亿元兴建政府大楼,继去年成功戴上“贫困帽子”,今年又搬进竣工不久的“豪华衙门”。这种“”“”通吃、自相矛盾的做法,不仅造成不良社会观感,也引起当地干部群众质疑。(12月25日 新华网)

国家级贫困县是国家为帮助贫困地区设立的一种标准,在各级地方政府中会得到重视,优先发展产业化建设,除了可以享受中央财政扶贫资金以外,中央亦会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扶贫帮助。与此同时,国家级贫困县还与许多发展中国家政府进行国际交流,互相借鉴脱贫致富的经验。种种优惠政策的确吸引眼球,不过黑龙江省海伦市一边争取戴上“贫困帽子”一边建设“豪华衙门”就显得自相矛盾,大有已经“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嫌疑。当然,并非扣上了“贫困帽子”就不能有“衙门”,但“豪华衙门”看起来有点刺眼,不能让人信服和接受。

按理说,“贫困县”应该想方设法脱去“贫困帽子”,早些摆脱贫困,但是,事实却演变成了“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现状,细细想来,争抢“贫困”的帽子,自然是为了利益。有了“贫困县”这顶“帽子”,该地区就能在国家财政补贴、土地政策、税收减免、农民收入补贴等多方面获得相应倾斜和照顾,能够充实地方财政。如果贫困县能把财政补贴用于改善民生和地方建设,也算是物尽其用,但“豪华衙门”的建成似乎就难过追问的门槛,难免让人心生问号。

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是群众路线的总要求,自中央提出落实八项规定,扫除“四风”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学习贯彻活动精神,坚持用精神统一思想,用思想促进落实,取得了显著成效。而这种扣着“贫困帽子”建“豪华衙门”的做法难逃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嫌疑,身处“豪华衙门”又怎能接地气、贴民心、解民忧、帮民难呢?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公仆,就要胸怀节俭意识,这样才会知民情、合民意、得民心。其实,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农民工局长”陈家顺,“泥腿子书记”杨善洲,“六零村书记”刘国忠,哪一个不是为民服务、勤俭节约的典范,穷苦不怕,志气不能短。

豪华衙门”的出现既是不节俭的代表,更是贫困认定不严格的产物。因此,国家在贫困认定上应该出台相应的制度标准严格规范,并加强认定过程和监管情况,深入实地调查研究,加强考察力度,才能彻底刹住这种不正之风。

当然,“豪华衙门”已经是生米煮成熟饭的不争事实,不宜拆除了事,更重要的是要对相关单位进行责任追究,对渎职、失职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才能更好地用权,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相信,只要牢记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宗旨,“豪华衙门”便不会再现,摘掉“贫困帽子”也将指日可待。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