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瑞明:“贴近老百姓的GDP”最受欢迎

14.03.2014  13:10

  李克强总理在回答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记者有关中国经济增速的提问时说,我们既然说GDP增长的预期目标是7.5%左右,左右嘛,高一点,低一点,我们是有容忍度的。我们不片面追求GDP,但是我们还是需要贴近老百姓的GDP,提高质量效益、节能环保的GDP。(3月13日新华社)

  发展速度的高低,最终得以民生指标来考量。百姓的就业率高,社会保障机制完善,收入多,物质和文化水平得以提升,此种GDP才有意义,如果是老百姓的腰包不鼓,幸福感不强,GDP再高也没有多少吸引力,李克强强调“我们还是需要贴近老百姓的GDP”,体现政府以提高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归宿,说出了百姓的心里话,最受百姓欢迎。

  贴近老百姓的GDP是最实在的指标,要完成这一指标,得脚踏实地不懈努力去谋取,用发展来增强经济实力,用发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发展是提高百姓生活水平的唯一途径。实现贴近老百姓的GDP指数不是想当然,贪大求全,更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尤其要防止片面的追求GDP和杜绝不安全的发展指标,要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此种发展虽说GDP指数不一定很高,但是更为适用,有利于长远。

  检验GDP指标是否可行,不是看数字,也不是光看统计,唯一的标准看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是否提高,只有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此种GDP才称得上是科学和有成效。因而,定位GDP指标,应与百姓的幸福指数相衔接,居民收入水平与GDP基本保持同步,享受发展带来的实惠,使每个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准都能够随着发展得到提升,由此民心聚集,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更为有力的推动发展。

  GDP不在高,而在于实,高,未必等于高实绩,而贴近百姓的GDP即使是略低,也是看得见,摸得着,此种效益远比高、虚的GDP强。贴近百姓的GDP最有成效,也最能反映客观实际。各个地方因为基础不一,地域存在差别等,GDP的增长速度也不同,但只要贴近老百姓就有生命力,由此,定计划,作决策都应以此为大,不应任意拔高。

  李克强强调“贴近老百姓的GDP”,把发展与提高和改善民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此种GDP求真务实,是民生所需,所求。同时,也是对GDP消肿,破除形式主义,为GDP正名,由此,与百姓贴得更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