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基础利率报价启动 大型银行定价权重高

28.10.2013  14:02

    10月25日,央行宣布贷款基础利率(LoanPrimeRate,以下简称LPR)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正式运行。同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官网称,LPR报价将于10月25日起由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正式对外发布。根据该网当天公布的数据可知,1年期贷款基础利率首日报价为5.71%,低于此前央行公布的一年期基准利率0.29个百分点。

    对此,一些专家表示,由包括五大行在内的9家商业银行联合报价确定贷款基础利率的机制可以进一步促进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体系的完善。而构建和培育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对于准确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增强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疏通利率政策传导渠道都具有重要意义。内蒙古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苑德军则认为,应加快建立市场基准利率体系。目前我国利率定价机制尚不完善,这不仅影响了利率定价的准确性、科学性,也成为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一大瓶颈。

    贷款基础利率或将走低

    “确实参与了此次报价工作,并经过一段时间准备,但具体报价数字不方便透露。”当日,一位国有大行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

    银行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勇认为,从贷款基础利率的计算方式来看,贷款余额较大、占比较高的大型银行对利率定价的形成将起到主导性作用。而从国际经验来看,发挥综合实力较强的大型银行存贷款定价的引领作用,有利于市场形成合理预期,也有利于商业银行将逐笔的风险定价结果总结提炼成贷款定价基准,可有效防范利率完全放开对于整个银行体系资金价格的无序冲击。

    对于首日1年期贷款利率报价低于基准利率6%的情况,有专家分析认为,利率市场化后,贷款利率并非一定走高。在目前经济下行趋势未改、贷款需求不旺的背景下,贷款基础利率或将继续走低。

    受此影响,银行存贷利差收窄趋势难改。以2012年6、7月份两次存贷款利率调整为例,央行在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同时,将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下限从此前基准利率的0.8倍扩大至0.7倍。按照下调0.25个百分点之后存款利率为3%,最高上浮1.1倍即3.3%,贷款利率下调0.31个百分点之后为6%,以最高下浮0.7倍即4.2%来计算,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差从此前的最小1.473%进一步缩窄至不足1%。

    苑德军表示,虽然对于银行来说,利差收入会减少,但对于银行客户,特别是议价能力较强的银行客户更可能获得更好的融资价格,融资成本得以降低。

    贷款基础利率培育有过渡期

    央行表示,为确保利率市场化改革平稳有序推进,贷款基础利率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正式运行后,人民银行仍将在一段时间内继续公布贷款基准利率,以引导金融机构合理确定贷款利率,并为贷款基础利率的培育和完善提供过渡期。对于“过渡期”,王勇表示,考虑到贷款定价模式还需要经过市场检验,央行此举意在“扶上马再送一程”,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形成。

    某商业银行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贷款基础利率报价工作启动,并不代表央行对利率完全放任。

    目前我国存在两个基准利率体系,一是央行公布的1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二是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王勇表示,贷款基础利率培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央行并不直接干预贷款的名义利率,但会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等方式对利率的形成起到调节作用。

    由于贷款基础利率由商业银行联合报价确定,因此商业银行自主定价能力受到社会关注。某业内人士担心,一方面,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金融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非理性”价格战存在出现可能。另一方面,部分银行的定价模型开发、支持系统建设尚处探索阶段,定价管理量化基础尚不完善,对营销、管理等成本核算精度不高,客户综合收益计算缺乏有效方法,部分产品定价主要来自市场参考价。

    防范风险依然关键

    2013年7月,央行全面放开了贷款利率的下限管理,规定金融机构可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从形式来看,我国贷款利率市场化已经接近尾声。那么贷款基础利率报价工作推出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王勇认为,利率市场化是一个整体。如果说,贷款利率下限的放开是其中的重要一步,那么培育和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便是其核心。目前央行推出的贷款基础利率报价工作正是形成“机制”的核心内容。

    事实上,贷款基础利率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作为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机制在信贷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和扩充。它的推出将有利于强化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促进定价基准由央行确定向市场决定的平稳过渡;有利于提高金融机构信贷产品定价效率和透明度,增强自主定价能力;有利于减少非理性定价行为,维护信贷市场公平有序的定价秩序;有利于完善中行利率调控机制,为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奠定制度基础。因此,在利率放开后,能否真正形成市场化的利率体系至关重要。

    综合考虑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所面临的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和所需基础条件成熟度,风险问题被一些专家反复强调。苑德军表示,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推进对银行的利率监测分析和预判能力、自主定价能力、利率风险管理能力、资产负债管理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利率波动频率和幅度加大,贷款期限结构和风险结构更加复杂,银行管控利率风险难度更大。

    也有专家表示,利率竞争强度增加,贷款利率上扬会把许多高风险的借款人留在市场,增加包括道德风险在内的各类风险的发生,从而放大银行经营风险。考虑到贷款高利率伴随的是贷款高风险和高不良贷款容忍度,因此对利率风险管理和定价能力较弱的中小银行提出更大挑战。

    来源:金融时报 记者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