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国强党建工作文集》:谈党建也谈人生
人民出版社社长黄书元接受专访谈文集出版始末
2000年8月5日,贺国强欢送即将外迁的三峡库区移民。
经过1年多的编校打磨,《贺国强党建工作文集》(下称《文集》)一书近日由人民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联合出版,这是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卸任后出版的首部文集。
《文集》封面装帧格外朴素,淡黄色书皮上印着黑色书名与出版社名。人民出版社社长黄书元说,这种设计风格来自贺国强本人要求。书稿编辑出版过程中,黄书元曾两次参加由贺国强主持的小组会,留下最深的印象是“文如其人,书如其人”,“他讲话很朴实很实在,对人很和蔼,考虑问题细致周到,曾一再向我们强调,宣传发行要严格执行中央有关规定,要实事求是,不拔高、不夸大,不追求轰动效应。”
全书分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及制度建设五块内容,收录贺国强自1988年1月至2012年11月间,有关党建工作的报告、讲话、谈话、文章、批语、信函210篇,绝大部分为首次公开发表。
翻看《文集》目录,从先进性教育活动、干部队伍建设、反腐败斗争形势、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到改进会风文风、热情对待群众来信来访、关注网络舆情、廉洁救灾、“小金库”治理工作……从宏大到细微,过去十年间,党中央关于党建工作的若干重大部署和社会群众集中关心和讨论过的相关领域问题,书中皆有涉及。
“自2002年到2012年,贺国强同志先后担任过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等职务,这本书是他这些年工作的心血结晶。”黄书元说,组织部干部和纪检监察干部被人们称为“管官的官”,“这些职务在公众眼中有一定神秘色彩,大家都很想加以了解,而党建工作,尤其是纪检监察和组织工作,包括如何培养、选拔、管理、监督干部等问题一直广受国内外关注。此前,像贺国强同志这样高层次的领导,出版系列文稿来谈这一领域问题的并不多。”
在人民出版社,黄书元向我们介绍了《文集》出版前后的情况。
亲自主持召开7次编辑小组会,与小组人员共同研讨29天
问:本书的出版缘起和编辑过程是怎样的?
黄书元:2012年11月,贺国强同志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就开始着手文稿的搜集整理。他曾明确表态对新班子的工作全力支持,但决不干预,同时也将继续关心、关注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作为一个时期党建工作的参与者和组织者,他把从事领导工作后的2300多篇、2000多万字的文稿整理出来,特别是对中央工作十年的文稿进行节选和编辑,最后精选210篇成书,这是他十年工作经验的心血结晶,也是对党建工作的重要贡献。很多话讲过了,事情做过了,不能就忘了,把有用的东西记录下来,后人便能通过学习,从中汲取智慧,把工作做得更好。
这本书的编辑经过一年多时间,大体分三个阶段:从2012年11月下旬到2013年2月,搜集资料;2013年2月底到8月底,集中编辑;2013年8月底到年底,反复审校、送审、出版。在集中编辑的半年时间中,不算单独对手头文稿反复审看修改的时间,贺国强同志累计有29天和编辑小组在一起研究讨论问题。
我们出版社也设立了重点项目组,前后编辑审核6次,专业校对7次。
问:贺国强本人对文集内容有什么要求?主持召开的7次小组会主要讨论了哪些问题?
黄书元:根据贺国强同志本人的要求,文集编辑工作中坚持了四点原则:坚持与中央精神保持一致,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历史背景和文稿原貌;有重点地进行节选,增强针对性,也避免内容重复;注意体现个性风格,重点选取最能体现贺国强同志本人在落实中央精神中带有创新理念和独特风格的内容,以增强可读性。
小组会主要是贺国强同志和大家一起讨论文稿编辑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包括文集的总体框架,编辑工作大的原则和思路,节选怎么做,标题拟得合不合适,等等,很多工作他都亲力亲为。
关注民生、接地气的党建工作经验结晶
问:作为又一本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著作,《文集》有哪些亮点和特色?
黄书元:首先,内容上就有很多亮点。从中组部到中纪委,外界对贺国强同志的工作领域普遍抱有关注和好奇,《文集》聚焦党的建设,涉及党员干部的教育培养、选拔任用、管理处理、反腐倡廉等内容,全国上下都很关心。而这次发表的内容90%以上没公开发表过,我们能够从中了解很多重要决策的过程,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一些重要会议上的讲话表态,他们处理一些事情的方法和经验等等。
在内容上,本书涉及党的建设方方面面,内容非常全面,同时重点又很突出,在内容编排上采用分专题和编年体相结合的方式。全书根据党的十八大关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分为思想建设篇、组织建设篇、作风建设篇、反腐倡廉建设篇、制度建设篇五个专题;这五个专题既自成体系,又浑然一体,使本书内容体现出深刻的系统性、整体性。
从形式上,你会发现很多文章都是节选出来的,针对性强,而且不少都短小精悍。《文集》收录了《注意改进文风》一文,提到文稿要力求朴素平实,“要在平实中体现高度,而不是在口号中体现高度”,他自己就做到了这一点。当然书中也有长文,但文内没有空话套话,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另外,在语言风格上,收录的文章都很接地气,充满生活气息和人情味,不是照本宣科、生硬说教,而是寓情于理,以理教人、以情动人。这从很多文章标题也能看出这点,比如《“我和毛主席是老乡”》《“穿上你们做的鞋,走路‘踏实’”》《农民工子女受教育耽误不得》《纪委书记既要有铮铮铁骨,又要有丹心柔情》《纪检监察工作要做到“顶天”、“立地”》等,这些文章读起来很带劲,如见其人!
《文集》是贺国强同志十年中央工作经验的心血结晶,也是他对党建工作的重要贡献。
问:在编辑出版过程中,书中的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黄书元:我感受很深的是整部《文集》都体现了对民生的关注,可以看到贺国强同志始终与群众保持着密切联系。
书中收录了他写给重庆两家“穷亲”的信件,那是2001年,他担任重庆市委书记时所结下的“一帮一”扶贫对子,十多年来,他们一直保持着联系。
书中还提到贺国强曾在企业考察时遇到一个上访女工,后来在与地方领导讲话中,他特地就此事做了交代,说事后要认真听取上访人员意见,按法律法规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工厂不要因为女工上访歧视她,更不能处分甚至开除她,因为这是正常上访;当地干部也不要有压力,感到丢了面子,群众有序上访是正常现象,是出于对党和政府的信任。这三条意见细致周到、很体谅人,有人情味。
在《纪检监察干部要敢讲真话》中,他说有个体会是再忙也要抽出时间搞调研,“如果隔一段时间不去基层,整天坐办公室,就会感到工作没有新思路,说话没有新词,写文章没有新意。一到基层,接触群众,就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贺国强同志是从湖南山沟里的贫苦农民家庭走出来的,靠党和国家的助学金成为一名大学生。有这种成长经历,他也格外关心困难群众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他在书中充满感情地说:“我一直十分关注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曾经几次跟教育部领导同志谈过,也在中央一些会议上讲过,现在对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有些看法和意见还不太统一,比如究竟是在输出地解决还是在输入地解决等,我觉得不管在哪里解决,农民工子女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必须保证,而且当地政府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如果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解决不好,就会耽误整整一代人,我们耽误不起啊!”
贺国强同志对有损群众利益的事情更是要求严肃处理。2010年8月,他看到一份反映某地发生的校餐腐败窝案的材料后批示:“读了这则信息令人气愤!一些党员干部、学校校长竟敢吃学生的伙食回扣,他们的党性何在?宗旨意识何在?良心何在?对此类问题要严肃查处。”
《文集》中的很多内容都跟我们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十分契合,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例如“贯彻上级会议精神,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不一定都要开会,也不一定都要领导干部陪会”“我们都是从基层成长起来的,都有或被热情或被冷淡对待的经历和感受,我提倡大家经常进行换位思考”等论述,《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舆论监督和批评》《厉行勤俭节约,反对奢靡之风》等文章,读后都让人深思,发人深省。
讲述了作者本人是如何从一个农民子弟一步一步成长为党的高级领导干部的心路历程
问:作为一名党员和单位领导,你对《文集》中的思想有怎样的感触和理解?
黄书元:贺国强同志在书中多次提倡组工干部学点哲学,说“哲学是明白学,智慧学”,整部《文集》贯穿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方法。例如,查办案件“处处存在着辩证法,处处需要辩证法”,要“重证据、重事实,一是一、二是二,不得夸大、不得缩小”;考察评价干部要既看经济建设,又看社会发展,既看客观结果又看主观努力,既看显山露水的“显绩”又看关系长远的“潜绩”,既看领导班子的集体作用,又看班子成员的个人贡献;还有怎么认识反腐败斗争形势,怎么识人用人,怎么处理犯错干部……
我对《怎样当好组织部长》这篇文章感受很深,受到不少启示。虽然文章说的是怎么当组织部长,但其实讲的是工作方法,谈的是如何带好队伍,怎么培养人才,出了问题怎么处理。这样的文章,任何一个单位、部门的领导、负责人看了都很有好处。组织工作和纪检监察工作都是做人的工作,我认为《文集》说的是党建工作,核心内容其实是如何看人识人,如何处理好人生路上的各种关系,遇到挫折怎样面对、一帆风顺时又如何对待诱惑……如在《永远忠诚党的事业》中,贺国强同志讲述了自己“总是有一种‘诚惶诚恐’‘如履薄冰’的感觉,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和大意,总是想尽最大力量做好工作”的感受。通读全书,我们能深刻感知到,贺国强同志总结了多年来在中央和基层工作经验的精华,把道理讲得很透,说的是党的建设,实际也是人生道理。
问:从出版社的角度如何定位这本书?预期读者是哪些人?
黄书元:《文集》不仅对我们党的建设,对我们的组织系统、纪检系统建设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广大党员干部和企事业单位领导也都能从中汲取经验和智慧,在思想和工作方法上受到教育和启发。
我认为,积极向上、要求进步的年轻人也应该好好读一读这本书。《文集》中有多篇文章论及怎么培养青年和年轻干部,很多论述都是贺国强同志从自己的人生阅历中提炼出来的个人体会。例如《年轻干部要修身勤学敬业自律》一文,他在阐述“自律”部分时,提出要慎独,无人监督也能对自己严格要求;要慎微,细节决定成败;要慎情,重感情、讲亲情也要防止为情所累、为情所伤、为情所误,决不能让自己的配偶、子女和亲友利用自己的职权谋取不正当利益;要慎友,远离“小圈子”“小兄弟”,慎重对待社会交往。书中的许多思想、感悟和体会,实际上讲述了作者本人是如何从一个农民子弟一步一步成长为党的高级领导干部的心路历程。这些内容对今天的青年来说,都有很强的教育启迪意义,对于他们认识社会、认识自己、在为党和人民奋斗的过程中成长成才都很新鲜实用,都特别有好处。(人民出版社提供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王京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