赔钱赚吆喝 地区性电商遭遇发展困难
新华网呼和浩特11月9日电(记者王靖、阳娜)“双十一”电商大战即将打响,各大全国性电商已摩拳擦掌,全力备战,火药味儿十足。然而,地区性电商很难跟上全国性电商的势头,难从这场百亿级的电商盛宴中分一杯羹。
全国性电商独领风骚,地区性电商无人问津
“2013年5月,原产地直供网正式上线,我们试图通过这个网站搭建起内蒙古自有电商平台。”淘宝网特色中国内蒙古馆执行馆长贾宇峰说,“但由于浏览量和订单数稀少,我们最终不得不放弃这个想法。”
“宜齐网购商城这个内蒙古本土较大的电商平台自2012年6月28日正式上线以来已投入了1000多万元,到现在还没有实现收支平衡。”宜齐网购商城董事长付长青认为,地区性电商看似风光,实则烧钱。
据官方统计,截至2013年底,内蒙古有电商服务企业444家,电商服务类网站123个。2013年全年内蒙古电子商务交易总额为710亿元,其中网络零售交易额仅为50亿元。但是,内蒙古淘宝卖家仅2012年的网络零售交易额就高达160亿元。
“内蒙古电商交易总额的结构并不合理,牛羊肉等名优特产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地区性电商还没有形成广泛的零售客源。”内蒙古商务厅流通业发展处副处长管守明说,“内蒙古地区性电商规模小,也没有地区性电商龙头品牌。”
同内蒙古一样,其他省区市地区性电商的发展也同样陷入“内忧外患”之中。据媒体报道,受全国性电商平台的影响,湖南网上购物付出去和收进来的人民币比值为9∶1,甘肃省的比值达到了17∶1,地方电商业呈现明显的“逆差”格局。烧钱抢市场,“小、散、弱”,以及缺少龙头电商也同样困扰着山东、湖北等地区性电商的发展。
烧钱开疆扩土,难掩地区性电商硬伤
“地区性电商遇到的种种问题与其缺乏明确的定位有很大关系。”管守明说,“很多地方企业对地方和自身的优势认识不够,盲目模仿,导致同质化竞争,最终谁也做不好。”此外,管守明认为,许多地区的物流仓储能力是制约地区性电商发展的重要因素,要想发展得好,必须大力提升地区物流仓储发展水平。
“电子商务发展日新月异,学校培养的电商毕业生与实际工作岗位脱节,企业或者需要投入时间和金钱对其进行二次培养,或者干脆以高成本从外省聘请专业人才。”付长青表示,人才的缺乏严重制约着地区性电商的发展。
“虽然很多电子商务产业园以免租金的条件吸引电商企业入驻,但对电商企业吸引不大。”贾宇峰说,“电商企业更需要产业园提供完善的电子商务配套公共服务体系,而不是一个空壳。”
内蒙古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于光军认为,地区性电商的种种发展困境与当地政府疏于规划和引导有很大关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许多省区市没有明确的地区性电商发展规划。更有甚者,对地区性电商数量及发展现状掌握不清,制订发展规划自然无从下手。
地区性电商前景看好,找准优势有的放矢
多名电商专家表示,地区性电商优势明显,前景看好。据专家总结,地区性电商至少拥有三方面优势:一是同城快递及“门对门”快递服务,能减少消费者的等待时间;二是发展O2O模式(线上线下营销模式),既为消费者提供实惠价格,也对售后服务形成保障;三是推出具有当地特色的产品和服务。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电子商务系副教授程絮森认为,地区性电商应首先立足于本地的需求,并结合地方的优势和特色,从传统产业向O2O电商模式转变,并大力发展物流仓储能力。
“本土电商要摒弃一蹴而就的发展思路,要在循序渐进中摸索和总结经验。跟风模仿、盲目烧钱都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张周平说。他表示,电子商务产业园把企业吸引进来只是完成了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完善电子商务配套公共服务体系,真正降低企业成本。在电商人才的培养方面,企业应寻求与地方高校的合作。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电子商务系教授李安渝表示,各地政府应加强对地区性电商的规划与引导,并改善地区性电商发展环境,重点培养具有地方优势和特色的地区性电商龙头品牌。“在地区性电商发展的最初阶段,政府相关部门还要加强对电子商务的监督管理,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加大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