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赛场"主场哨"横行天下 媒体:篮协"不作为"?

25.02.2014  12:28

  CBA季后赛激战正酣,首轮系列赛的最劲爆点竟然是由一名裁判点燃。在上周辽宁队客场挑战新疆队的系列赛第二场比赛中,主裁郑军对新疆队员抱摔辽宁队员韩德君的犯规视而不见,咽不下这口气的辽宁队主帅郭士强更是因此愤而辞职。

  虽然篮协很快就对郑军开出了史上最重罚单,不过舆论普遍认为这样的处罚依旧难正视听。篮协将这次判罚定义为裁判漏判,认为这是技术层面上的错误。不过舆论几乎一致认为这是篮协一厢情愿的看法,篮协对“主场哨”视而不见的做法,使得这次裁判引发的风波持续“发酵”。

  “主场哨”的确存在于CBA赛场,这可不是外界胡乱猜测的,这是连前篮管中心主任李元伟也曾撰文承认的事实。可为什么篮协要一再容忍“主场哨”的存在?

  □专题策划 李俊杰

  专题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冯爱军

   分析

   不是上下级,篮协“管不住

  “主场哨”早已成为了CBA一个公开的秘密,CBA球队悬殊的主客场胜率就是这一现状的直接体现。以上个赛季为例,北京队主客场胜率分别是83.3%和54.5%;山西队主客场胜率分别是78.6%和30%;新疆队主客场胜率分别是87.5%和 27%;八一队主客场胜率分别是72.7%和23.1%;广厦队的主客场胜率则是惊人的91.7%和16.7%,相差近80%。

  到了本赛季,同样有不少球队存在主客场胜率相差较大的情况。比如,稠州队主客场胜率分别是64.7%和11.8%;山东队主客场胜率分别是76.5%和35.3%;北京队主客场胜率分别是88.2%和47%;新疆队主客场胜率分别是94.1%和58.8%。

  既然事实已经摆在面前了,为什么中国篮协就不能杜绝这种情况?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CBA执法的裁判本身与篮协不存在隶属关系有很大的关系。CBA的裁判不隶属于同一个组织,也不是职业裁判。

  据了解,目前CBA的裁判身份很多且不尽相同,他们中有的是体育局官员,有的则是高校老师。换言之,裁判对他们而言算得上“兼职”,这就决定了中国篮协对这些裁判的管理只能是“象征性”的。

  以这次出事的郑军为例,他本身是四川大学的教授,中国篮协的处罚只能是停赛,但却不能涉及到他的教职工作的范畴。也就是说,从郑军的角度来分析,他大不了就从此不再执法中国篮协的比赛而已,可是他照样可以从教养家糊口,也可以执法与中国篮协无关的商业赛事。

  值得一提的是,郑军还只是一名大学教授而已;如果出事的是体育局的一方大员,相信中国篮协的处罚将变得更“苍白无力”。

   疑问

   篮协是“不能为”还是“不作为”?

  对于裁判的管理,篮协方面的确有它的难处。事实上,篮协这些年也针对裁判问题下了一番“功夫”。本赛季开始前,篮协就曾集中组织裁判学习培训,要求取得执裁资格的裁判签署了一份《裁判员自律公约》。

  如果说这是做表面文章的话,那么此前聘请洋哨算得上是一项务实的举措了。CBA此前连续9个赛季都有洋裁判执法,不过本赛季却废止了。至于个中原因,圈中的说法是洋哨后来都“学精”了,俱乐部做“工作”的代价要比之前做本土裁判“工作”更高。既然都是要做“工作”才能得到“公平对待”,倒不如用回本土裁判来得“简单实惠”。

  另外篮协还采取了赛前随机抽签的办法来确定执法裁判,以杜绝俱乐部做裁判工作,但从本赛季几乎所有球队都是“主场龙、客场虫”来看,这方法的效果并不理想。

  看来解决问题的办法还是要走裁判职业化的路子,其实上赛季篮协就曾下发了一份“关于试行篮球职业裁判员的调查问卷”,但随后篮协官员又表示,CBA裁判员从兼职(普遍为大学老师)变为全职,很多实际问题都难以解决,这需要体制和政策支持。

  不过圈内有一种说法是,篮协之所以不愿意推行职业裁判,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不愿意在裁判身上花费更多的钱。“CBA联赛5个月,篮协养裁判一年,就为了让他们干5个月的活。这不划算”。有媒体此前引用篮协官员的话时说。

  篮协难道真的出不起这个钱吗?前山西队老板王兴江之前就曾公开质疑过篮协:“冠名赞助商上赛季给了篮协3.45亿。刨除分红,还剩1.5亿呢?篮协(运营)全部的费用也用不了五六千万,中篮公司还搞了那么多商业赛,钱都哪去了?

  除了怕花钱,篮协还怕麻烦。如果裁判全都职业化了,在CBA休赛期7到8个月的漫长时间里,如何管理裁判也是一个问题。毕竟把80名左右的裁判全弄到北京并不现实,但如果不把他们弄到北京,篮协该如何管理同样是问题。

  但这显然不是什么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一切看上去更像是篮协不愿花精力推行裁判职业化的借口。著名篮球评论员徐济成之前就曾对此感慨万分:“十年前就该解决的CBA职业裁判问题,被以各种理由拖延到今天都没有办法解决。不作为乎?能力弱乎?心不在焉乎?

   链接

   篮协处罚裁判一览

   2002年12月26日

   相关比赛:浙江VS北京

  处罚内容:龚万宽在最后时刻的一次争议判罚导致客队北京奥神在比赛最后1分钟领先4分的情况下惨遭逆转。由于出现明显的错判漏判,当值的第二副裁判龚万宽受到“取消8轮执法资格”的处罚。这也是CBA联赛历史上第一张有关裁判的公开罚单。

  2013年1月10日

  相关比赛:八一VS青岛

  处罚内容:由于在该比赛中误判明显,影响恶劣,中国篮协做出了对吴敏华停吹10场的处罚。此外,在去年12月份福建主场118∶117险胜天津的比赛中,当值主裁判吴敏华在做出一次判罚之后,又连续改判三次,致使比赛中断长达七分钟。随后,中国篮协做出决定,由于吴敏华工作失误,将对其进行内部调整。

  2013年11月28日

  相关比赛:天津VS广东

  处罚内容:主客队临场执行教练员以夸张的动作表示对判罚的不满,而临场裁判员未对其宣判技术犯规。为严肃裁判工作纪律,给予临场三名裁判员提出批评,暂停选派五轮执裁工作。

  2014年2月21日

  相关比赛:新疆VS辽宁

  处罚内容:由于在比赛最后时刻存在明显漏判,将给予对此漏判负有主要责任的当值主裁判员郑军停赛15轮的处罚。

   思考

   外力才能打破“平衡”?

  对于“主场哨”的定义,李元伟称其与明显的偏袒、整人、操纵比赛的“黑哨”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充其量属于“灰色哨”。不过“主场哨”和“黑哨”之间的界限是如此的模糊,而且在“主场哨”如此横行的今天,谁又能确保没有滋生出“黑哨”呢?裁判为什么要吹“主场哨”?还不是因为人家尽过了“地主之谊”,裁判的哨子一不留神就“”了吗?

  近日有媒体走访了郑军所供职的四川大学,对郑军其人进行“大起底”,其中对于郑军其人其事有如下的一些描述。

  “郑军很少出现在学校,因为要经常在外面吹比赛,但当他回到学校,一旦和同事、朋友凑到了,就经常会约着大家一起去吃饭。每次,都是郑军请客。

  “在川大体育学院,郑军属于最早富起来的老师。他不住学校的房子,早在2003年前后他就买了学校对面的川大花园,这是由四川大学开发的商品楼盘,对教师特别优惠,才1000多一平方米。而在六七年前,当同事们还在开吉利、奇瑞这些国产品牌小家轿时,郑军就已经买了一辆丰田大型SUV,这是体育学院老师中的第一台SUV。

  虽然没有实质证据,但是看着就让人觉得这背后有故事。

  其实现在舆论担忧的不仅是郑军对一场比赛的祸害,而是担忧现在的CBA已经在向当年的中国足球圈看齐。篮协、俱乐部和裁判三条利益输送带已经拧成了一个“死结”,三方是在“扭曲的环境中”寻求平衡点,而中国篮球则因此正走向一条死胡同,而且速度越来越快。如果没有外力介入,例如是司法机关的介入,车毁人亡将是唯一的结果,而陪葬的将是我们深爱着的中国篮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