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土坯房改造户的新春期盼

20.02.2015  13:12

  新华网南昌2月19日电 题:“能在家门口打工挣钱就好了”——赣南土坯房改造户的新春期盼

  新华社记者陈建华 高皓亮

  暖冬的赣南,油菜花已然盛开。

  一碟扣肉,一盘炒香肠,一份鱼饼,一碗酸菜……记者来到赣州市章贡区沙石镇东风村村民何庆东家的时候,正赶上他坐在新房的客厅里吃早餐。

  对48岁的何庆东来说,眼下的日子就像这冬日的暖阳一样舒坦。国务院《关于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若干意见》)实施以来,带来的不仅仅是家里这栋占地90余平方米的两层半小楼,还有他盼了大半辈子的“”。

  村组公路不通,一条羊肠小道,外出连自行车都派不上用场;变压器难送进村组,“低电压”下照明都成问题。不少村民被迫搬到沙石圩镇上租房居住,靠打零工为生,村里的田地大片荒芜。这便是何庆东曾经生活了多年的村庄。

  两年多的时间里,东风村255户村民都陆续住进了新房,水泥路也从圩镇修进了东风村。随后,两个农庄项目也通过招商引资进了村。

  何庆东家的3亩稻田流转给了农庄,除了每亩每年补偿500斤稻谷外,夫妻俩在农庄干活每天还能挣到100多元。

  “建房加上装修一共花了16万元,政府补助1.5万元,垫上之前的积蓄,如今还欠着亲戚朋友4万多元呢。”何庆东瓣起手指和我们算起了他家的财务帐。

  《若干意见》实施以来,赣州市和何庆东一样的有63.08万户、263万农民彻底告别了透风漏雨的土坯房。但与此同时,他们中的大多数也面临着还清建房欠债的问题。

  数字显示,2014年,赣州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946元,和《若干意见》出台以前相比,年均增长11.6%,增幅明显提速。但由于基础弱,底子薄,这一数字远低于全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89元的水平。赣南人民要和全国同步小康还存在较大压力。

  由于农庄目前还处在平整土地阶段,活计时有时无。没活干时,何庆东还得像以往一样骑着摩托车到镇上打零工。

  “欠了钱就要赶紧还,不然就算住上新房心里也不踏实。”上了年纪的何庆东如今外出打零工已经不再“抢手”。问起他新年最大的期盼时,何庆东腼腆地笑着说,希望村里的农庄赶紧发展起来,这样,自己在家门口也能挣到一份稳定的务工收入,早点还清欠下的债。“能在家门口挣钱就好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