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大地老表让人神往的“美丽乡愁”

14.06.2015  10:03

  眼下的赣南大地,农村更美了,农业更强了,农民更富了。一个个蓬勃发展的片断,一张张写满幸福的笑脸,串成无数个美丽的画面,让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连日来,记者走访了三名赣南老表,胡世瑞的新家,温圣林的脐橙园,邹丙晨的致富路,无一不给人以喜悦。他们的生产生活过程,构成了让人神往的“美丽乡愁”。

   月满小洋楼

  乡愁,是房屋上的片片砖瓦。

  5月26日,夹杂着淡淡花香的清风,吹进了兴国县埠头乡铭恩新村。胡世瑞等年长村民早早起床,围坐在铭恩亭唱山歌,脸上堆满了幸福感。

  问及铭恩新村的来历,胡世瑞向记者娓娓道来。他介绍,三年前这里是改制后的园艺场,处于半荒芜状态,通往他家的路是一条田埂,老屋的墙体也是摇摇欲坠。

  “4次倒房,4次重建。”胡世瑞说,类似他家住房难的村民很多。每逢多风多雨的季节,村民们总担心房屋会不会在风雨中垮塌。

  直到2012年6月28日,胡世瑞等村民的担心才消失。这一天,《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实施,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成了赣州打响的苏区振兴发展的第一枪。

  在土坯房改造中,赣州尊重民意,把青瓦、白墙、翘檐等客家建筑传统元素融入改造中,打造新型农村社区。

  很快,埠头乡决定在原园艺场再造一个新村,作为土坯房改造户安置点,优先安置住房困难的群众。类似埠头乡的“造村运动”,在赣州乡间处处皆是。

  三年来,全市263万农民告别了透风漏雨的土坯房,建成317个新型社区。如今,一座座客家韵味的新村,传递出老区的别样风情。

  深夜的铭恩新村,天上明月一轮,映照着胡世瑞家屋顶那些琉璃瓦片,给人美不胜收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