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消费市场及消费升级走势分析

31.12.2014  09:43

 

 

  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最大最重要的革命根据地,是人民共和国的摇篮和苏区精神的主要发源地,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由于种种原因,与全省和全国的发展相比,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仍是全国较大的集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本文着重从市场消费的角度,对“十二五”时期以来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市场发展和消费结构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潜力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今后发展的若干对策建议。

 

  一、消费市场和消费结构的发展现状及特征

 

  ㈠总量不断扩大。“十二五”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消费市场也保持了快速发展。2013年,区域内54个县(市、区)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23.6亿元,比2010年增长49.8%,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5041元增加到7409元。从四大行业看,2013年,区域内54个县(市、区)批零业实现销售额2702.2亿元,住宿餐饮业实现营业额250.3亿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85.5%和1倍。2013年,区域内54个县(市、区)实现最终消费需求2874亿元,比2010年增加973.5亿元。

 

  ㈡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随着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稳步提升,居民消费结构也得到进一步优化。2013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所在的8个设区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514.2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935.7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35.2%和1.6倍。在各类商品消费支出中,基本生存消费支出比重呈逐渐下降趋势,其他类别尤其是服务型消费比重持续上升。

 

  ㈢各大类商品快速增长。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消费能力显著增强,有力地拉动了各类商品的快速增长。

 

  一是吃、穿类商品继续增长。2013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54个县(市、区)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法人单位的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和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的销售额分别为239.3亿元和17.2亿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66.4%和1.1倍。

 

  二是与住房相关的商品类消费增势强劲。2013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54个县(市、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家俱类和家用电器类商品的销售额分别为6.4亿元和43.4亿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1.7倍和90.4%。

 

  三是时尚类商品增速较快。2013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54个县(市、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化妆品类和金银珠宝类商品实现销售额3.0亿元和8.0亿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1.6倍和3.9倍。

 

  四是健康、娱乐商品不断增长。2013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54个县(市、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中西药品类和体育娱乐用品类分别实现销售额143.1亿元和4.7亿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1.1倍和19倍。

 

  五是与消费升级相关的商品快速增长。2013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54个县(市、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汽车类的销售额为77.2亿元,比2010年增长3.4倍。汽车销售的快速增长也带动了燃油需求的增长,2013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54个县(市、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石油及制品类的销售额为276亿元,比2010年增长47.0%。随着互联网和电子信息化的飞速发展,电子产品不断升级和创新,电脑、手机等电子数码产品高速增长。2013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54个县(市、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通讯器材和文化办公用品类实现销售额15.3亿元,比2010年增长12.9倍。

 

  二、消费市场面临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尽管“十二五”以来,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消费市场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总量偏小是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2013年,区域内总人口占全省人口的51.4%,但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仅占全省的37.7%。形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㈠经济总量偏小。2013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54个县(市、区)生产总值仅占全省的41.7%,人均生产总值为25714元,只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80.9%,财政收入仅占全省的33.4%,人均财政收入为3390元,只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65.0%。

 

  ㈡产业结构层次低。2013年,在生产总值构成中,区内三产比例分别为13.5:52.1:34.4。与全省相比第一产业比重偏高,比全省高出3.5个百分点。二、三产比重偏低,二产、三产分别比全省低1.4个和0.7个百分点。由于产业结构制约,造成了区内供给能力不强。

 

  ㈢居民收入总体水平偏低。近年来,赣南等原中央苏区54个县(市、区)经济虽然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与全省相比还相对滞后,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也偏低,消费能力相对较弱。2013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54个县(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125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748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7328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453元。

 

  ㈣社会事业发展缓慢。赣南等原中央苏区54个县(市、区)大部分县区财政自给能力弱,完全靠上级转移支付维持,由此造成公共产品供给能力有限,社会公共事业投入不足,城乡社会保障水平总体偏低。由于社会投入偏低,不少苏区群众生活水平还很低,条件也很苦,有的还住在危旧土坯房里,喝不上干净水,不能正常用电。据调查,区内上学困难和看病困难的人口均在20%以上。

 

  ㈤消费环境尚需改善。近几年,为扩大国内需求,各级政府不断加强和完善消费品市场的监管力度,但阻碍消费品市场发展的因素仍然存在。区域内假冒伪劣、价格欺诈、虚假广告、售后服务差等现象时有发生,危害人们健康和生命商品也充斥于市,严重影响了消费信心和消费愿望。同时,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不少地方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不能正常供电、供水,跟不上消费需求,导致一些家电买得起,用不上,只能当摆设。

 

  三、消费市场及消费结构升级面临的有利因素

 

  ㈠政策红利有利于促进消费市场发展和消费升级

 

  继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后,省委省政府、相关各部委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在这些政策措施中,解决民生问题摆在了突出的位置,包括提高特殊困难群体生活水平,建立重度贫困残疾人定期生活补贴制度,提升城乡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健全农村县、乡、村三级和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立完善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居民收入和保障水平的切实提高,对于提升消费信心、增加持久消费具有积极作用。

 

  ㈡丰富的旅游资源有利于吸引天下游客

 

  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旅游资源数量多、体量大、品位高,尤其是红色旅游资源方面具有绝对优势,“江西风景独好”。吉安是举世闻名的革命摇篮井冈山的所在地,自古人杰地灵,被世人誉为“革命圣地、旅游胜地、发展高地”。井冈山实际上早已成为中国红色旅游的首选地,引领着江西乃至全国的红色旅游发展。闻名中外的红色故都瑞金为赣州市所属的县级市,通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全国首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赣闽边际重要红色旅游城市。此外,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生态风景资源。开发好这些旅游资源,不仅可以吸引大量游客,而且对区内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消费市场的扩大具有重大的意义。

 

  ㈢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有利于拓展消费空间

 

  随着《意见》的出台,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各项投入稳步增长。2013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54个县(市、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63.5亿元,比2010年增长58.6%。贯穿江西的第一条高速铁路-沪昆高铁南昌至长沙段已开通运营。目前在赣州已形成了以G105、G323、G319、G206国道为骨架,大广高速、夏蓉高速、赣韶高速、济广高速等连成的交通网络。抚州至吉安高速已建成投入运营;昌吉赣客专、鹰梅铁路,宁都至定南、南昌至东乡等高速即将开建;井冈山机场、赣州黄金机场扩建项目前期工作正加快推进。快捷便利的内外部交通网络为区域内市场拓展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㈣城镇化进一步推进有利于提升消费水平

 

  城镇化推进进一步提升消费水平。进入“十二五”以来,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所在的8个设区市的城镇化率从2010年的35.6%上升到2013年的40.3%。据测算,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所在的8个设区市城镇化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能新增城镇人口26.5万人左右,按2012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所在的8个设区市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差距计算,每年就可以新增城镇消费支出达20.7亿元。因此,通过提高区内城镇化质量将增加居民整体收入水平,进而提高消费能力,扩大消费市场。

 

  ㈤人口总量增加有利于扩大市场规模

 

  人口增长推动消费需求增长的重要因素。2010-2013年,区内新增人口43.4万人,占了全省新增人口的72.5%。如果按2012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所在的8个设区市居民消费水平初步测算,按年均新增人口41.6万人计算,新增年消费水平就大约为36.2亿元。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增人口不仅会增加对消费品的需求,对服务的需求也将进一步增加。

 

  四、对策建议

 

  ㈠大力发展优势产业,提升经济发展的竞争力

 

  加快推进赣南等原中央苏区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是增强区域内自我发展能力的有效方式。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做强脐橙产业,加快脐橙品种造育和改良。积极发展蜜桔、茶叶、白莲、生猪、蔬菜、水产品、家禽等特色农产品。积极推动优势矿产业发展,促进稀土钨等精深加式,发展高端稀土、钨新材料和应用产业,建设全国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发挥现有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现代轻纺、机械制造、新型建材等产业、积极培育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生物医药、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产业,形成一批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力强、市场前景广阔的产业集群。

 

  ㈡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针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偏低的问题,应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努力提高城市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加大对低收入家庭的补贴和救助力度,提高低收入人群收入,“十二五”期间城市和农村低保年增长率分别不低于14.7%和18.8%。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完善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到“十二五”末,政策范围内住院自付费用救助比例由50%提高到70%。改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生活条件、农村五保供养标准达到当地农村居民平均生活水平。

 

  ㈢发展现代流通,加快市场体系建设

 

  加大市场建设,依托区内资源和特色产业优势,积极建设大宗商品交易和资源配置平台,开展商品交易市场示范建设,培育一批专业特色鲜明、市场业态先进、产业带动作用明显,在同类市场中占有较大份额、辐射范围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性现代商品交易市场。提升区内城市商业综合服务功能,加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推进大型商贸综合体、商业功能区、特色商业街区及中央商务区建设。抓好电子商务发展,推进示范建设,以产业集群、产业园区、专业市场为依托,培育壮大一批地方本土企业和特色电商平台。

 

  ㈣加快发展旅游业,打造全国红色生态文化旅游创新引领区

 

  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红色旅游已列入国家旅游发展战略,发展区域内旅游业,使旅游业发展在国家旅游布局中的地位得到最大凸显,有利于抢抓国家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的机遇,充分发挥旅游业在扩大消费需求方面的积极作用。要高起点建设一批精品景区,支持瑞金红色旅游景区、通天岩景区等重点景区按标准打造精品旅游景区。支持赣州、吉安、抚州发展度假旅游、生态旅游、并按标准创建生态旅游示范区。继续推进赣西旅游区域合作力度,实现赣西旅游无缝对接、统一营销、共同发展,打造江西旅游新的增长极。要以“红色、古色、绿色、特色”旅游资源为依托,推动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休闲旅游、历史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构建形成多样的复合型旅游产品,将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建设成全国红色旅游与其他旅游融合发展的示范区域。

 

  ㈤优化消费软环境,维护和增强消费者信心。

 

  优化消费软环境,维护和增强消费者信心是促进居民消费增和的必要措施之一。首先,要持之以恒地开展诚信体系建设,将社会信息化和诚信榜进行有效对接,进一步促进企业加强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区域内各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产品质量监督与市场监管机构,要互相配合发挥作用,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其次,在继续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的同时,以健全法规实施为重点,切实加强区域内市场秩序监管力度,提高对假冒伪劣和商业欺诈行为的惩处力度,提高违法者的侵权成本。再次,要保证区域内消费者维权渠道的畅通无阻,随时保证提供有关消费都权益保护的法律援助信息和知识信息,降低消费都的维权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