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中心城区新一轮棚改力求实现改善民生与历史保护双赢

11.01.2016  09:21

      1月5日,章贡区新赣南路周边棚改地块一派繁忙景象,施工人员在房屋拆除现场拉起了警戒线,现场的清运工作有序开展。据了解,这里将作为宋城传统风貌街区得以保护性拆除改造。

  2015年9月赣州中心城区新一轮棚户区改造启动以来,得到了棚户区居民的积极响应和支持。期间,本报也接到许多市民来电,希望赣州市在进行棚户区改造的同时,能做到保护性拆除,将一些具有历史文化特质的建筑保护好。而今的现实是,在这一轮棚改启动之初,政府部门就已经注意并重视这一问题了。

 

1老宅一座城市的记忆

  古建筑的盛衰是历史的一面镜子,它折射出时代的变迁。

  赣州市民李金来自出生起,便在章贡区大新开路14号居住,这幢老宅给李金来留下了无法忘怀的记忆。去年9月,赣州中心城区新一轮棚户区改造正式启动,李金来所居住的大新开路14号也纳入了棚户区改造范围,李金来一家听说此事后,积极配合棚改工作搬出大新开路14号的同时,内心也对这所居住了几十年的老宅十分不舍。

  “从我爷爷这辈开始就居住在大新开路14号,这里曾经是章亚若的故居,我一直住在章亚若曾经住过的房间,我们一家人对这房子有着浓厚的感情。”李金来坦言,棚户区改造政策非常好,让大家搬出了老旧房,圆了新居梦,但是他也觉得,对于如大新开路14号这样的有着历史意义的建筑,应该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保护。

  李金来所说的大新开路14号确实为章亚若故居,该幢老宅已正式入选江西百大文物新发现。这座典型的清末民初民居,为天井式二层楼房,砖木结构,面阔14.68米,进深17.19米,占地面积252.35平方米。

  与大新开路14号仅百米距离,还有一座清末民初的古建筑——老医馆。这是一座欧式建筑,老中医曾锦华曾经在这里开设医馆。时间飞逝流转,老医馆一直作为公房供他人居住。获知老医馆也纳入了此次棚户区改造范围后,曾锦华的外甥刘峰直言:“希望棚户区改造,拆了老旧建筑的同时,将包括老医馆、清水塘遗址等在内的具有历史文化特质的古建筑进行合理保护、开发和利用,给赣州留一些历史记忆。”

  事实上,章贡区新赣南路周边地块现存有众多古街巷,一些明清时期的历史建筑散布于此,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是赣州河套老城区的历史文化街区。这里不但见证了赣州的发展变迁,如今也成了赣州一景。

 

  2赣州一部厚重的历史

  “1994年,赣州被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赣州市河套老城区范围内保留有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其中包括我国唯一的宋代城墙、堪称城市建设史上奇迹的福寿沟、有确切年代可考证的北宋砖塔、中国八景文化发祥地的八境台以及江西省最大规模的文庙等。因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有专家称赣州是我国保存比较完整的宋代城市。”赣州市文物局、市博物馆研究员万幼楠表示,赣州历史城区自宋代已完全形成,宋代街道格局阳街、横街、阴街、斜街、剑街、长街至今走向不变,宋代的砖城、舍利塔、八境台、浮桥、夜话亭、郁孤台仍存,且赣州还保存着极盛于两宋时期的东郊七里古瓷窑址和鼎盛于北宋的通天岩石窟寺,真可谓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宋城博物馆”。

  街区是一部“看得见的历史”,在其众多的历史遗存中,横向展示着赣州宽广而深厚的阅历,纵向记载着城市的史脉与传承。1988年出版的《赣州地名志》里明确记载着,赣州城清代便有三十六条街、七十二条巷,这些街巷名称除主要街道因城市建设发展而扩并变更外,大部分仍沿用至今。

  2010年,省政府批准实施了《赣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其中明确划定了5个历史文化街区,即南市街历史文化街区、灶儿巷历史文化街区、姚衙前历史文化街区、郁孤台历史文化街区和七里镇历史文化街区。

  2012年3月29日,我市正式启动了郁孤台历史文化街区综合改造工程,以还原赣州府衙及其周边古迹风貌。

 

3拆旧一项谨慎的工作

  去年9月,赣州中心城区新一轮棚改启动之初,市文物保护局、城乡规划部门及建设单位联合章贡区,成立了相关机构对章贡区新赣南路周边、羊婆巷等9个棚改地块的所有房屋开展了实地勘察,将具有历史文化特质的建筑列入保护范围,并制定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改造计划。

  “在棚户区房屋拆除过程中,我们把保护好具有历史文化特质的建筑放在第一位。”在新赣南路周边棚改地块,负责已征收房屋拆除工作的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为防止误拆,文物保护部门安排了专门人员全程参与房屋拆除工作,目的就是随时对地块上的建筑进行鉴定。

  记者了解到,此次棚户区改造拆除工作涉及三类建筑:一是可全部拆除的建筑;二是收集青砖、条石和门窗等部分建筑材料后再拆除的建筑;三是整体保留的历史建筑,后期将按原貌修缮。市文物保护部门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这三种类型的建筑相互交织,拆起来需小心谨慎,稍不留意就会误拆,所以全部采用的是人工拆除。”

  可喜的是,截至目前,9个地块占总数86%的棚改居民签订了房屋征收补偿协议,并及时腾空房子,没有一处要保留的建筑被误拆,拆除工作有序推进。

 

4改造一个双赢的目标

  对于旧城具有历史意义的古建筑的保护,《赣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第二十三条有明确的表述,“建筑维护修缮应优先采用旧料来更换损毁构件,修缮的原则是‘只修不建,不改变原状’。另外,重要历史建筑禁止拆除,因特殊情况需要迁移、拆除的,必须经过由相关专家组成的委员会审核、批准后方能进行实施。”

  “棚户区改造,要结合老城区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提升,才能真正地留住文化,留住城市的记忆。”万幼楠表示,在保护古旧建筑的过程中,应该遵循“最少干预”的原则,应该让宋城文化进行有效传承、合理利用,让它作为赣州城市的一张“名片”。作为一名有着多年古建筑研究的学者,赣州市博物馆老职工龙年海称,赣州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宋城,对于类似章亚若故居这样有着历史文化意义的古建筑,对其加以保护的同时,还应该修缮利用,可以做一个陈列馆,或成为一个旅游景点。

  如今,漫步在赣州中心城区郁孤台历史文化街区,马头墙、木格窗、石板街……一幢幢独具宋城韵味的仿古建筑呈现在眼前,具有赣南特色的矿产工艺品、书画、瓷器、根石艺等旅游纪念品商铺次第排开。此情此景很难让人想象,过去这里是章贡区最为集中的棚户区。在此次棚户区改造中,新赣南路周边历史文化特质建筑也将予以保护,和郁孤台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有机融合,实现宋城历史文化旅游街区的充分扩容。

  这些历经岁月和风雨的古街古巷,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历史文化遗产,是这座城市的根。此次棚改中,赣州中心城区摒弃“大拆大建,推倒重来”的旧模式,因地制宜、应势而起,力求实现改善民生与历史保护的双赢。

(赣州晚报 何兴勇、记者刘念海、赖天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