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发展新(组图

02.06.2015  17:06

  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若干意见》)出台实施,为954万赣南人民带来、国务院深切关怀。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成为国家战略,赣州迎来了发展新。

  近三年来,赣州紧紧扭住贯彻《若干意见》这条主线,锲而不舍、不懈,抓落实、抓推进、抓见效,让国家的顶层设计在赣南得到有力实践,并逐渐变成现实。昔日老区,今朝变成发展热土。

  政策:老区中的特区

  《若干意见》出台实施后,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相继印发10个文件,各部委出台91个实施方案或帮扶意见。今年全国期间,习总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着力推动老区加快发展,中央有关部委要一如既往关心和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开展对口帮扶,支持和帮助贫困老区和贫困群众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

  、国务院的深情大爱,化为赣南磨砺前行的无限动力。

  一系列量身定做的扶持政策高效落地。目前,《若干意见》明确的236个支持事项,已落实及正在落实209项,占88.6%。42项重大规划和方案,已批复和完成编制39项,占92.9%。

  全面执行西部大开发政策基本到位,“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等161项具体政策或标准已经落实,累计为551家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9.3亿元。争取上级各类补助资金941.8亿元。赣州“老区中的特区”、区域性政策高地、“投资洼地”效应正在加快形成。

  39个部委对口支援赣州,架起了中央和老区的“连心桥”。同时,赣州还享受罗霄山片区扶贫开发、中部崛起战略和海西经济区的优惠政策。多种政策优势相互叠加,赣州拥有独具魅力的投资。

  平台:发展要素齐全

  在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中,赣州始终立足于打基础、管长远,全力补齐发展的“短板”。

  今天的赣南,正重铸赣州“海上丝绸之”重要节点城市新辉煌。

  铁、航空、高速公、水上运输立体交通网络日趋完善。至广州、济南至广州、厦门至成都等高速公穿境而过,高速公成环成网,通车里程突破1000公里,全市实现县县通高速。昌赣客专正式开工,赣州即将迈入高铁时代。赣韶铁通车运营,赣龙铁复线将于年内通车。赣粤闽湘四省边际区域最大的4C级民用机场—赣州黄金机场,通达等国内50多个重要城市。

  能源保障不断加强。赣州南500千伏等一批输变电工程投入运营。26个110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开工建设,华能瑞金电厂二期和神华集团燃煤发电等重大项目正在加紧推进。全市目前有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86座,发电装机总量174万千瓦,最大供电能力240万千瓦,天然气管网、成品油管道工程加快推进。

  平台承载更加。成功争取国家、省批复了9个重大平台, 江西新闻网 赣州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拥有国家级先行先试平台最多的设区市之一。赣州、瑞金和龙南3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赣州综合保税区、赣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三南”承接加工贸易转移示范地、瑞(金)兴(国)于(都)经济振兴试验区等重大平台,快速夯实了振兴发展的物质承载。其中综合保税区为江西省首家,进境木材国检监管区是全国内陆地区首家,开创了内陆地区进境木材直通模式。

  政务:“”更加优越

  红色血脉代代相承,服务振兴矢志不渝。

  赣州掀起干事创业的作风革新,营造优越的“”为振兴发展护航。近年来,赣州全力苏区,扎实践行群众线,深化“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实现干部直接联系服务人民群众“双向全覆盖”。持续开展干部作风“治庸、治懒、治散”,严厉整治部分干部、乱作为、慢作为现象。通过设立投诉电话、公开征集、明察暗访等多种渠道,查摆“庸、懒、散”等方面问题,切实提振干部精气神。

  从制度入手,赣州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着力营造良好政务。从严落实中央八项,深入开展收送“红包”、民生资金管理、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突出问题,主动适应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保持从严抓好作风建设的韧劲和耐心,遏制“四风”隐身变种、反弹回潮。

  “赣州目前的投资已经比较成熟了。我们看好赣州投资的项目,也得到了当地部门的热忱服务和高位推进。”中汽零部件(赣州)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东升的感受,获得众多来赣州投资客商的共鸣。

  区位:“虹吸效应”凸显

  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有这样的体会:关注赣州就是发掘宝贵商机,投资赣州就是开创美好未来。

  “虹吸效应”日益凸显。赣州充分利用毗邻东南沿海区位优势和《若干意见》政策优势,着力招大引强,承接产业转移。突出粤闽港台等重点区域,依托赣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三南”承接加工贸易转移示范地,开展专业化、市场化、网络化和产业链招商。先后举办央企入赣、赣台会、光彩事业赣州行等重大招商活动。

  种好梧桐树,引得凤翩至。赣州良好的综合投资,吸引了51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前来投资兴业,也吸引了大批实力企业和有识之士聚焦赣州、进驻赣州。德特拉克传动系统公司、日本东芝、新加坡伟创力集团、富士康科技集团、中国华能等一批国际国内500强企业纷纷落户赣州。正威国际、阳光集团、横店集团、海亮集团、双胞胎集团等知名民企也都把这里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

  近年来,赣州市共引进投资亿元以上企业167家,其中百亿元以上产业项目6个。2014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2.2亿美元,增长10.4%;引进省外5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524.2亿元,增长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