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安远特色小吃风味俱佳 遇瓶颈待破茧化蝶

13.10.2014  12:15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勤劳朴实的客家人在安远这片热土繁衍生息、发展传承,创造了灿烂的客家饮食文化。其中特色小吃独具特色,是客家饮食文化的“奇葩”。在安远县,三鲜粉、粉皮丝、番薯干等特色小吃有20多种,这些小吃别具特色,颇受消费者青睐。那么,经过多年的发展,安远县的特色小吃市场情况如何?日前,记者来到该县对此进行调查。

    风味绝佳 备受青睐

    金色十月,天朗气清,风和日丽,正是做粉皮丝的好天气,安远城里乡下处处可见人家架棚晒粉皮;在县城各大街上随处可听到流动小贩叫卖骨纸和炸薯包的吆喝声;各超市、菜市场的豆腐渣片和假燕供不应求……该县的特色小吃热潮并没有随气温下降而有所消退。

    安远的特色小吃各具风味。粉皮丝具有营养丰富、润滑可口、烹调简便的特点,记者在走访时看到很多市民选择粉皮丝加荷包蛋做早餐。假燕爽滑润口、肉香味浓,是安远县做红白喜事必不可少的菜系;骨纸,薄如纸片却嚼劲十足;酸枣糕,有开味生津的功效;番薯干,历来都是客家人节粮度荒的重要食品;肉丸酥香丰厚却不油腻,是“夜班族”最爱……这些小吃如同夜空繁星,装点了安远璀璨的饮食文化,并对安远县的经济发展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待字闺中 遭遇瓶颈

    安远特色小吃品种繁多、风味绝佳,按理说应该声名在外,畅销南北,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记者了解到,就赣州市中心城区而言,宁都肉丸、沙县小吃、上犹酸枣糕等小吃十分畅销,而安远县除三鲜粉一枝独秀外,其他小吃却鲜为人知。安远特色小吃为何陷入“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窘境?

    记者走访该县工商局等相关部门,得知其主要原因有:一方面,安远县特色小吃是纯手工制作,工序繁杂,缺少专业生产的机器设备,致使该县特色小吃生产形成不了规模。如粉皮丝的制作要经过人工磨浆、上锅蒸熟、晒干切丝等6道繁琐工序,所以大部分是家庭作坊式生产。

    另一方面,安远县特色小吃,缺少统一的生产标准及流程,致使小吃质量良莠不齐。再则,由于缺乏品牌意识,营销理念滞后,宣传推销力度不够,导致该县特色小吃难以走出家门。同时,该县部分小吃受地域特点、制作手艺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导致特色不够,缺乏竞争力。如该县肉丸与宁都肉丸相比口感风味还有一定差距。加之,安远县是劳务输出大县,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导致小吃产量打折,市场越发萧条。

    念“三字诀” 破茧化蝶

    如何破除安远特色小吃瓶颈,让其告别散乱的经营状态,成为富民富县的产业,并走出家门,走向全国。近年来,该县对特色小吃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将特色小吃作为东江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广泛宣传推广。同时,该县以粉皮丝作为特色小吃的“龙头”,在部分乡镇成立粉皮丝合作社,注册商标,统一生产标准,以点带面推动特色小吃的发展。另外,该县借生态旅游平台,唱响特色小吃“好声音”,将风景与小吃融为一体,让小吃因风景而驰名。

    这些举措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该县特色小吃“待字闺中”的现状,却没能打破安远特色小吃“小而乱”“小而散”的局面。记者通过走访该县相关部门和专家,大家认为,要让安远特色小吃焕发新活力,成为群众致富的产业,除了政策搭台、资金扶持外,还应该从以下三点进行积极改革。

    “”字破局,安远县打破传统制作方式,进行技术革新改造,将特色小吃产业与现代工业对接,实现特色产业的转型升级。该县车头镇开历史先河,成立粉皮丝厂,购进现代化生产机械,实现了粉皮丝的规模化生产。

    “”沙成塔,整合资源。该县将处于零散状态的小吃产业进行整合,对特色小吃从研发、原料供应到产品设计、市场拓展和品牌打造,进行规范化管理,扩张产业规模。凤山乡整合本土人力、原料等资源开办了豆腐渣厂,实施规范化的生产管理,并注册商标,让豆腐渣从“小家碧玉”摇身成为小吃市场的“大家闺秀”。

    “”字引领,树立品牌。该县抓住特色小吃的特点,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宣传渠道,并强化品牌意识,对特色小吃进行精心设计与包装。安远三鲜粉之所以声名远播,得益于该县对三鲜粉的“”这一特质进行深入挖掘及大力宣传,借助生态旅游这一平台进行广泛推介,同时主动与大市场接轨,精心打造出了“安远三鲜”系列小吃品牌。(来源:赣南日报 钟永贵 陈海鑫 特约记者 赖世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