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赣州市与郑州市开展区域文化联动纪实

16.07.2015  11:49

同根同祖同源

——2015赣州市与郑州市开展区域文化联动纪实

  河南是华夏文明的诞生地,也是我国汉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客家是汉民族的一个支系,赣南是客家摇篮,客家文化根源是汉文化。江西赣州与河南郑州,一南一北,同为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城市。赣南客家文化与河南中原文化同根、同祖、同源,两地血脉相连,亲如一家。

  盛夏时节,百花盛开,万木葱茏,一片生机。

  按照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办部署,在继去年郑州来我市开展文化交流后,近日,赣州市文广新局组织部分县(市)文广局局长到郑州市开展“2015赣州市与郑州市区域文化交流活动”,举办了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成果展,学习了郑州市公共文化建设经验,考察了郑州、开封“非遗”保护工作,所到之处,无不洋溢着“欢迎回家”的炙热亲情,令人感触至深。

   办展览:展示赣南客家文化新风貌

  近日,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成果展在郑州市群艺馆展厅开展,赣州市与郑州市文广新局同仁一起参观了展览。几十块展板展现了赣南客家文化的主要特征、保护现状和10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展厅内投影幕布与馆外大楼LED显示屏同步滚动播放赣南客家文化宣传片。郑州《大河报》、郑州电视台等当地媒体对展览作了详尽报道。

  具有浓郁客家特色的“非遗”项目,让郑州市民耳目一新,观展市民络绎不绝,每天上千人。许多市民写下观展感受,特别是郑州大学80岁的退休教授高老先生,一辈子致力于推动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对赣南客家文化兴趣浓厚,与我市工作人员交流了1个多小时。他说:“客家文化与中原文化同根同源,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共同传承好,我要叫更多的朋友来看展览。”由于观众观展热情不断,原定闭幕的展览,应郑州市群艺馆和广大观众的要求,延期在下一个展览进驻前,一直对郑州市民开放。

   看设施:体验公共文化服务新气象

  一进入郑州市图书馆,我们就被气势恢宏的建筑所震撼,而大厅电子屏上“同根同祖同源——欢迎赣州市文化交流团参观指导”的欢迎语又让人备感亲切。该馆投资6亿多元,面积7.2万多平方米,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郑州市投资规模最大的公共文化设施。郑州市图书馆先进的人性化理念、多元化服务功能,令人钦佩。

  郑州市群艺馆是一座花园式场馆,雅致清新,精雕细刻,各类活动、服务以及“非遗”的展示琳琅满目。尤其是吸引我们的文化志愿服务展示长廊,展示了郑州市各类特色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的成果。郑州市文化志愿服务模式和特色活动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郑州市所辖的新郑市位于我国“百强县”前列,经济的发展为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郑市大力实施以“百支队伍、千名骨干、万家欢乐”为主要内容的“百千万”文化惠民工程,在全市打造了百支社区文艺队伍,培养了千名文艺骨干,开创了全民参与万家欢乐的局面,有力推动了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大家纷纷表示,要学习他们的先进理念,创新方式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品“非遗”:感悟中原文化新魅力

  在郑州市“非遗”展示馆,大家参观了展示各类“非遗”资源和保护成果的“非遗”主题长廊,这种充分利用空间展示、表演的传播方式简单又生动,贴近市民。

  国家级“非遗”汴绣是我国优秀传统刺绣工艺之一,素有“国宝”之称。开封汴绣厂是汴绣的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该厂的汴绣产品被誉为“神州风采”“中国一绝”。步入展厅,仿佛走进一座绚烂的艺术殿堂,各类绣品绣制的神仙人物、花鸟虫鱼,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大家感叹:“还以为到了画廊,真没想到这些全部由针线织成,太厉害了。”在制作车间,我们被几十名传承人飞针走线的场景深深地吸引,大幅绣布上,针线穿梭其上,让人眼花缭乱,既震撼又享受。汴绣的生产性保护方式值得我们借鉴。

  来到开封市博物馆,大家感受了另一个国家级“非遗”:朱仙镇木版年画。它兴起于北宋都城开封,鼎盛于明清时代的朱仙镇,并因此得名。最让人感动的是,该项目的传承人郭老先生,已91岁高龄,全程为我们站立讲解。郭老先生被誉为“年画泰斗”,现在还教授年画技艺,他对保护传统文化的执著和持之以恒的精神令我们肃然起敬。

  黄帝被尊为中华人文始祖,新郑市是黄帝故里。在这里,我们亲身体验了国家级“非遗”黄帝拜祖大典仪式,它是以祭拜始祖黄帝为内容的民间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在黄帝巨大的塑像前,隆重的祭典仪式开始了。我们仰视黄帝塑像,激昂嘹亮的《黄帝颂》乐曲响起,女司仪引领我们走上祭台,敬献花篮、净手上香、行施拜礼……大家顿时涌起一种强烈的敬祖慕宗之情,深深感到中华文化的博大与厚重,心灵受到一次强烈的震撼和洗礼。

  短暂的交流,长存的友谊。区域文化联动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真切地看到了彼此的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了赣南客家文化与河南中原文化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今后要多联系、多交流,共建区域文化交流常态化、多样化机制,达到同发展、同进步的目的。

  (郭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