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实施卫生计生精准扶贫工作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赣 州市 立足当地实际,加强贫困地区医疗保障能力建设,逐步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小病不出村,一般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目标在赣 州市 正逐步成为现实。
7月8日,记者来到兴国县城岗乡罗兴村社背小组村民石彰茂家,他的妻子韩平秀正在帮他做肢体康复按摩。“我老公今年2月突发脑出血,医生说需要施行开颅手术,在县医院住了100多天,花了9.6万元,报销了5.4万元。村委会知道我家非常困难,为我家争取到低保户资格。”韩平秀说。
“石彰茂被纳入贫困帮扶对象后,除了享受新农合政策补偿,还能获得大额医疗费用二次补偿,算起来能再报销6500元医疗费。”兴国县新农合办主任吴锋说。
7月9日,记者跟随赣县南塘中心卫生院片医黄涛和护士刘继华,来到劳田村堆子村民小组41岁患有尿毒症的贫困户丁陈青家。“丁大姐,我们来看你了,最近感觉哪里不舒服?”“感觉没精神,做透析后肚子胀得大。”刘继华与丁陈青交谈着,随后拿出血压计给她量血压。
赣县南塘卫生院院长刘官石生告诉记者,今年5月,卫生院采取医护人员分片包干办法,为贫困户家庭成员每年免费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对慢性病患者每年至少进行4次上门随访,每月进行一次健康知识讲座,并开通上级医院转诊绿色通道,为这些贫困户提供健康保障。
兴国、赣县的这两个事例,仅是赣州 实施 卫计 精准 扶贫工作 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赣州卫计部门通过对贫困人口进行拉网式摸排, 精准 识别出真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农民, 实施 “一对一”健康帮扶。目前,该市卫生计生系统结对帮扶贫困户2000余户,为贫困户专门建立一本扶贫台账,制订一个脱贫计划,定做一套帮扶措施。
赣州市不断加大投入,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就医环境,逐步建立起以县中医院为龙头、以乡镇卫生院为枢纽、以村卫生室为网底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行县带乡、乡带村的模式,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一体化管理机制,基本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配置优化、优质高效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以前的卫生院,条件真的太差了,打吊针都得坐在走道的凉椅上,不仅吵还特别冷。现在的卫生院亮堂多了,病房和输液厅还装有彩电和空调。”正在石城县横江镇小姑村卫生院输液的张先生高兴地对记者说。
小姑卫生院院长朱小荣告诉记者,老卫生院是租用的三层旧楼,下雨天屋顶经常漏水,患者输液时也只能坐在过道上,没有好的条件和设备。去年12月,投资200万元新建的小姑卫生院投入使用,让村民在家门口方便就医。
赣州市卫计委主任廖伟说,2012年至2014年,该市争取中央投资县、乡、村医疗基础设施项目资金740多万元,380个项目建成或正在建设中,这些项目的落地生根大大改善了赣南群众的就医条件。
医疗 扶贫工作 不仅仅是“输血”,更要增强贫困地区医疗机构自身“造血”功能,针对贫困地区实际情况,找出标本兼治的办法,在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上有针对性地帮困扶贫。
“以前我这个动脉瘤手术要转到市级医院做,现在能在家门口做了,还少花钱,真是太方便了。”在赣县人民医院接受神经微创新技术治疗的患者潘家栏对记者说。
“赣州实施精准扶贫以来,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省肿瘤医院经常派出专家组指导帮扶医院。之前很多不敢做的手术,现在有专家在旁边指导,心里就有底了。”潘家栏的主管医生告诉记者。
据赣县人民医院院长徐华平介绍,,2014年以来,该院共收治危重患者近千人次,向上级医院转诊650人次,转诊率从2013年的3.5%降至1.8%。
在乡镇卫生院,赣州实施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的办法,破解发展瓶颈。南塘中心卫生院院长刘官石生告诉记者,医院对医护人员分专业、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进行培训,将骨干医生选送到三甲医院进修。目前设有ICU、心血管内科、肿瘤科、普外科等37个临床科室,开展了腹腔镜微创、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等手术。
要提升卫生计生服务能力,重点就是抓人才引进和培训,破除人才短缺的瓶颈,补齐人才队伍建设的短板。目前,赣州市开通了高学历人才招聘“绿色通道”,引进1名博士后任该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实行政府为乡镇卫生院订单定向免费培养临床医学本科生,培养全科医生314人。(记者 钟端浪 通讯员 黄 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