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心理咨询师队伍建设情况调查:“心桥”如何架?

10.08.2015  12:07
原标题:赣州市心理咨询师队伍建设情况调查:“心桥”如何架?

和谐与稳定是当今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重要课题,而公民的心理健康是其中绕不开的重要问题。

当地震、洪灾等灾难发生后,伤害的不仅是人的生命和家园,还会伤及人们的心灵世界。灾后的人们,心灵脆弱,各种心理疾病陆续发生,迫切需要心理援助。

据了解,自汶川大地震后,国家及时发现了重大创伤性事件心理救助和干预方面专业人员的巨大缺口,适时放松了国家心理咨询师资质考试准入门槛。这几年,相关的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学习、报考并取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资质的人数呈几何级增长。但即便如此,一方面,心理咨询师与现实需要仍存在着巨大的缺口;另一方面,已取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资质的相关人员却服务无门,大量有志于志愿服务的人找不到相应的机构发挥作用。

心桥”该怎么搭起来?队伍怎样建设?连日来,记者就我市心理援助网络和队伍建设情况在市中心城区采访调查。

心理疾病的群体范围在扩大

近日,家住赣州市中心城区的李女士对记者倾诉苦恼:“丈夫是一名商界精英,多年前因生孩子,我放弃了工作做起了全职太太。如今,我总担心被抛弃,怕老公有外遇。

无独有偶。寻乌县一名女中学生觉得自己心理有缺陷,人际关系淡漠、学习精力不集中,并且缺乏自信心。为此,她特意给赣州的一名心理专家写信求助。

赣州市中心城区高中生小雪(化名)休学3个月,情绪低落,割腕自杀两次。小雪称半年来上课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减退,成绩一落千丈,感觉全身酸痛,头、脖子、肩膀、腰都疼痛,睡眠不好,心慌,做过核磁共振等检查显示没有异常,试服过中药等也不见效。

为何人的心理会有疾病?近日,赣州市医学会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谢秀东说:“随着社会竞争加剧,发展加速,每个人都在快速中生存,有些人的压力超出正常水平,常在超负荷状态下工作和学习,时间久了,就会产生心理疾病。

据了解,这几年,心理疾病的群体范围比以前扩大了,从孩子到成年人,甚至到老人,或多或少都存在心理疾病,有的表现为抑郁,有的表现为暴躁,有的表现为失眠等等。“我院自2012年开通‘我来帮您’心理热线后,已经服务了近万名热线市民。”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治疗师刘典英说。

我市心理咨询师数量并不多

心理疾病患者都会去医院或者相关机构治疗吗?连日来,在市中心城区采访时,不少市民给出了这样的回答:

普通群众受传统观念影响,很多人拒绝接受自己存在心理问题,很难接受心理方面的援助。

对心理咨询不是很了解,也不知道哪里有这样的服务。要不就是以为咨询一两次就可以解决问题,很少能坚持长期心理治疗。

也有市民说:“心理咨询行业收费不统一。有的40元一次,有的80元一次。有的甚至每小时100元至400元不等。价格太高,索性不去咨询。

据悉,目前,我市中心城区虽然有多家医院,但从事心理咨询的医生并不多。赣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党办主任、心理咨询师廖娟娟说:“我院现有9名心理咨询师,由医院精神卫生执业医师和赣南医学院心理系教师组成,均具备心理咨询从业资质。”而同属三级甲等医院的赣州市人民医院也只有10名医务人员通过自学考试取得心理咨询师资格,大多数心理咨询师未从事与心理咨询相关的工作,无咨询经验。

目前我们虽有灾后心理干预的能力,但尚未参与团体危机干预的经历,仅对在校学生进行过个体危机干预。”廖娟娟对记者说。据了解,目前,赣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和赣州市人民医院都只有为数不多的心理咨询医生,因为之前没有接到政府指派任务,故都没有参与过重大灾情心理疏导工作,也没有参与过任何机构的社区服务。

逐步培养基层心理卫生队伍

孩子,你放心,我们都是你的亲人。”黄必清将一名孩子紧紧地抱在怀里,小声地耳语,孩子渐渐全身放松下来,安静地在他怀里睡着了。这一幕,出现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作为江西医疗队赣州分队的一名医疗志愿者、第三人民医院心理门诊医师、心理治疗师,黄必清对这幕是久久难忘。

灾情发生后,大家缺的不仅是钱物,还缺少专业的心理危机干预人员。”黄必清对记者说。

据了解,市第三人民医院在常态性开展医疗保健服务的同时,充分发挥其心理、睡眠、精神疾病治疗的专科优势,多次到灾区进行心理疏导。同时,还进一步拓展家庭保健服务范围,常年派出心理医生、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走出医院,到部队、学校、社区开展心理保健服务。

目前,社会对心理疾病的重视程度和认识还不足,心理咨询和治疗医生的执业能力参差不齐。心理咨询和治疗行业的医生数量也不足。”谢秀东说。

据了解,作为赣州市唯一的三级心理卫生专科医院,第三人民医院有300余名专业医务人员,所有心理治疗(咨询)人员均取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治疗师资格,并在全国知名医院精神、心理中心(科室)进行过进修、学习。“面对心理治疗医生少的情况,我们主要是从培训和科普宣传的角度壮大这个队伍。”谢秀东说。

近年来,为了培养更多业务精湛的基层心理卫生队伍,市第三人民医院启动了医疗专家下乡巡讲项目,医院遴选出100余名医疗骨干组建了健康教育专家讲师团,巡讲项目覆盖赣南所有县(市、区)。同时,该院搭建国家级、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培训学习平台,鼓励心理咨询从业人员、心理卫生医务人员多学习、快提高。

社区心理援助网络亟待建立

近年来,我市有少数社区开设了“社区心理咨询室”,并帮助了部分市民缓解了心理疾病。“从全市范围而言,社区这方面的工作比较滞后,有些可能挂着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的牌子,但从事的相关人员,既未取得相应的心理咨询资质,亦未受过相关的专业训练,很难担负起心理援助的重任。”赣州市卫生局有关负责人说。事实上,社区心理援助一直是我市比较薄弱的环节。

社区心理咨询室在哪里?”“觉得医师水平不够,价格和他的咨询水平不相符。

采访中,市民对社区心理援助工作有种种“吐槽”。一方面,社会对心理咨询师有很大需求,对该专业也日益重视,另一方面又没有这样的机构。

我市心理咨询工作,目前更多依托高校或医院,建设一个或多个非常有影响力的专业机构尚需时日。但是,社区心理咨询的确可以逐步推进。”廖娟娟说。“面向市民的心理援助网络,的确除了医院这个窗口,目前我们没有更多的渠道。社区是可以考虑的。”谢秀东说。

业内人士综合了几点意见建议,参照社区法律援助的成功模式,以逐步推进的方式,建立起以社区为主体的面向市民的心理援助网络,并规范其援助的专业性,规范以专业人员为主从事相关援助工作。可以考虑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对心理援助网络进行强有力的支持。政府所购的心理咨询相关服务可置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公安派出所等机构。这在全市心理援助网络构建初期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

拓宽心理援助的志愿者队伍

汶川大地震时,当我市决定组织医疗专家前往灾区救援的消息传来时,黄必清马上向医院申请,他要去灾区当一名心理救援志愿者。当时已经51岁的他,没有听从亲友的劝阻,毅然背着简陋的行囊随工作队前往地震重灾区。

不是我要去,而是我不能不去。我必须去,灾区需要我!”这就是志愿者的誓言。

据了解,我市心理援助的志愿者数量严重不足。目前,我市开展心理咨询(治疗)服务的医院有13家,开展心理援助的志愿者仅有43人。采访中,业内人士认为我市志愿者心理援助队伍可按照《赣州志愿者服务条例》有关规定,结合心理援助志愿服务的特殊要求,立足社区,应急突发,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心理援助志愿者队伍。在全市建立相关心理咨询师统一档案。各街道社区在此范围内定期招募志愿者,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逐步扩大志愿者队伍;鼓励相关心理咨询服务机构进入公益服务领域。目前市场上的心理咨询服务机构不是太多太乱,而是太少且急需在规范基础上大力发展,并积极参与社区心理援助志愿者服务;建立不同层次心理咨询人员的免费培训机制。可在各高校建立培训基地,为有志参与心理援助志愿服务的对象提供专业资质培训;可在老年大学等建立培训基地,为离退休人群提供专业培训等,拓展公益服务人员的基数。

如何取得

心理咨询师资质?

心理咨询师是协助求助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具有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是健康管家职业之一,主要解决人们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咨询师等级考试分为:三级、二级、一级。在国内没有一级的统一评审标准,最高等级是二级,报考条件也是根据等级而划分的。

心理咨询师的考试时间是安排在每年的5月和11月的第三个周六,报考的网站是当地的人力资源部门的官网。填写个人的申报信息即可。

报名条件:第一、必须是本科毕业,心理学类、教育类、医学类的专业学生,到当地的职业资格认证中心报考。第二、若不是其中的专业,要参加一定学时的心理咨询师培训课程,培训合格方可报名。(记者徐金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