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走笔

08.04.2015  14:55

  文明,浸润着一个城市的人文气韵,衡量着一个城市的精神高度。

  回眸2014年,我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凝聚社会正能量,倡导时代新风尚,大力提升城市品质和人文品位,文明道德之花在赣南大地璀璨绽放。

   思想明灯凝聚价值共识

  一个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精神的支撑;每个公民的成长,离不开思想的引领。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勾绘出一个国家的精神内核、一个社会的共同理想,在954万赣南人民中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近年来,赣州始终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来抓,注重紧贴赣州实际,突出赣州特色,树立赣州典型,使核心价值观成为“全民追求”“文化标识”“价值根基”和“行动指南”,并将其深刻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谱写中国梦的赣州篇章提供了强大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

  在赣州,几乎所有的大街小巷、商贸中心、公园广场、建筑围墙、车站机场等各类人流密集场所,都覆盖着一幅幅趣味十足的“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主题公益广告。市直媒体统一开设“我们的价值观”专题专栏,把核心价值观的内涵阐释融入各类宣传活动。

  精心打造的革命历史题材大型赣南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永远的歌谣》等一批优秀的红色文艺精品,艺术生动地再现了当年恢宏的历史画卷和感人的人物事迹,大力颂扬苏区精神的同时,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农村民风建设为抓手,利用祠堂、村部等公共场所,建设一批村史馆、文化广场、农家书屋、村民活动中心,开展农村道德实践活动,打造了一批环境优美、生活甜美、道德淳美、村风和美的“美丽乡村”。

  利用春节、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我市经常性地组织开展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的文艺活动,把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传播主流价值,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精神文化活动,使群众在参与中增进价值认同和价值自信。

   用红色文化塑造典型模范

  赣南地质调查大队原高级工程师杨衍忠,退休后用20多年时间编写出近600万字专业文稿,在生命弥留之际,将倾注毕生心血的文稿无偿捐献给国家。

  全南县人武部原副部长宋旌,带领民兵应急分队奋战在全南县抗洪抢险第一线,在执行搜寻失踪学生任务时不幸牺牲,年仅41岁。

  赣县大埠乡下坑小学教师林章植,每天背着病妻,翻越崎岖的山路,给山那头求知若渴的孩子带去知识。

  ……

  2014年,有太多太多的典型人物感动着整个赣南大地。他们的接连涌现,绝非是巧合。

  赣州是原中央苏区的主体和核心区域,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形成地和苏区精神的主要发源地,是客家民系的发源地和客家人最大的聚集地。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为主要内容的苏区精神,一直内嵌于人们心中,经世致用。

  一个好人,就是一个榜样;一个榜样,就是一股向善的正能量。2014年,我市紧紧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公民道德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全市上下崇德尚贤之风持续劲吹,涌现出曾庆香、何祥美、李桥妹等全国道德模范,以及以沈向武、林章植、杨衍忠、谢招连、李茗、韩存珍等为代表的中国好人。

  人以德立,国以德兴。我市持续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最美人物”和“时代楷模”评选活动,构建了市、县、乡三级“身边好人”推荐选树工作网络。同时,举办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交流和基层巡讲活动,让先进人物走进群众视野。

  不断壮大的道德模范队伍,激发了全市人民见贤思齐、争当先进的热情,为赣州全面深化改革、实现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注入了生生不息的道德力量。

   春风化雨育蓓蕾

  在今年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暨学雷锋志愿服务大会上,赣州市文明办被授予“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城市寄托着青少年的梦想,青少年承载城市的未来。结合青少年身心阶段性特点,我市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体系,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紧密融合。仅2014年,我市参与家长学校人数达18万人,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家长与学生、家长与学校、家长与社区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三互动”机制。

  在章贡区红旗二校,学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红色文化传承有机结合,使学生从小树立爱国主义精神,汇聚向善向上正能量。该校学生吴欣怡说:“老师教给我的这24个字,我已经深深地记在心中,我会用这24个字来要求自己的言行。

  不仅红旗二校,在全市中小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广泛开展。“红色文化育新人”、“美德少年”评选、“向国旗敬礼”网上签名寄语等各具特色的活动在全市各地蓬勃兴起,更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化难解为易懂。

  不仅如此,我市还成立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全市80%以上的中小学建立了心理咨询室,配备了专兼职的心理咨询教师,专门解决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全市共有9850所留守孩托管中心,有12万名“五老”人员和青少年自愿兼任校外辅导,使32万名留守儿童得到关爱。

   志愿服务打造城市美丽名片

  在赣州,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以“帮助他人,快乐自己”为口号,走家串户,为孤寡老人和残疾人买菜、做饭、体检、按摩、表演文娱节目;给遭遇不幸的家庭和贫困家庭的学子送上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捐款……他们遍布城乡,经常性地开展志愿服务,将学雷锋做好事实实在在地变成了一种生活习惯和常态。正是这一系列的志愿服务,叫响了赣州“乐帮”志愿服务的品牌。

  2013年,赣州把社会上名称不一的志愿者组织和个人进行整合,以“乐帮”作为统一的服务品牌,全市1000多支志愿服务队活跃于社区、厂矿、工地、农村、家庭、山林之间,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志愿服务工作网络,积极开展敬老、助学、环保、献血等各种公益项目。

  兴国县城服装修补店店主万江龙,从小患小儿麻痹症,又因摔伤导致右腿残疾。他从2010年5月起,一直为10户特困户缴纳电费,并经常去看望兴国县特殊教育学校的聋哑孩子们,给孩子们添置被子、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具。赣南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与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湖边镇敬老院结成“乐帮”对子,20年来定期到敬老院进行义务劳动、文艺演出、同老人谈心。老人们说:“他们来了我们就像过年一样。

  “乐帮”在身边,仁爱美德扬,“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已经成为赣州市民的共识。

  除了“乐帮”,在赣州,还有一支文明巡查“骑兵团”。他们身穿黄马甲,利用骑车、徒步的方式深入市中心城区各个地段,不发通知、不打招呼,直奔基层、直奔点位,就平时督查不易发现的问题进行巡查。遇到不文明行为,即用手机拍照;当百姓有诉求,便用笔记本记录。

  通过巡查,仅2014年下半年,发现各类问题270多个,各类问题办结率达95%,志愿服务更加接地气、顺民意。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志愿者136万余人,其中已经进行网上登记注册的志愿者有48万余人,列居全省第一位。

  一颗颗文明火种,渗透进每个人的心田,成为赣南人民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精神文明建设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活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展现出灿烂夺目的光明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