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先试 先行一步 赣州扎实推进34个试点示范事项

03.02.2015  11:20

  从“出口脐橙全直通”到“进境木材无障碍”,从省部共建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到国家首批矿产地储备试点,今日赣南蝶变态势良好。

  在推进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过程中,赣州充分用足用好政策赋予的先行先试权,扎实推进崇义、全南、宁都列为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示范项目县和章贡区入选国家首批信息消费试点城市等34个试点示范事项,积极打造改革创新的试验田、先行区,让赣南人早日过上幸福生活。

  架起“连心桥”,种好“试验田”,赣南在发展升级中先行先试先行一步。

   新模式,抢占发展先机

  在推进试点示范事项进程中,赣南人紧抓《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一优势政策,开拓新的发展模式,抢占发展先机。

  2012年6月,赣州开展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后,因地制宜,采取“人造平原”、“依山就势”、“台地工业”等模式,实现了增加建设用地与优化生态环境的有效融合。

  目前,赣州初步形成了以低丘缓坡荒滩和工矿废弃地支撑各类项目建设的发展模式,较好地化解了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的双重压力。2013年7月,经国务院法制办、国家发改委和国土资源部评估,我省的低丘缓坡开发利用评估值列全国第一,赣州市的评估分值又列全省第一。

  去年11月18日,定南公路口岸作业区正式通关运营,实现出口脐橙集装箱全直通。赣南将沿海口岸“”到了内陆,今后出口的脐橙可在公路口岸直接完成集装箱消毒、适载、检验检疫、监装、物流等全流程,预计每年可直接节省商务成本1000余万元。

  今年1月19日,赣州进境木材国检监管区直通运营正式启动,这是我国内陆首个进境木材国检监管区。

  如今,赣南34个试点示范事项建设,正推动赣南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新机制,激发振兴活力

  赣南要振兴,改革是关键。

  在重点领域改革上,赣州用好用足《若干意见》赋予的先行先试权,牢牢把握改革的方向、重点、节奏,致力在各个领域探索新机制,努力创造“赣州经验”,激发赣南振兴活力。

  2013年1月,文化部同意在赣州设立国家级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实验区。赣南人主动上下联动,积极争取国家层面扶持资金。仅当年,该实验区获得中央财政资金补助300万元。

  2013年2月,国家旅游局、国务院扶贫办同意在赣州设立“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试验区设立后,赣州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快精品景区建设进程,形成富有赣州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

  2013年10月,赣州被正式命名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在验收中,文化部、财政部的检查组认为,赣州市在创建示范区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反映赣州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成就,以及可供借鉴的经验和做法,创造了特色和亮点。

  在振兴路上,赣州进一步完善对口支援工作定期座谈、情况通报、激励考核等机制,加快构建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全面加强政策、资金、项目等支援事项对接,提升对口支援实效;进一步优化人才援助机制,采取结对帮扶、定向培训、交流挂职相结合的方式,在教育、医疗、金融等薄弱领域,培养更多人才,加强振兴苏区的智力支撑。

   新路径,建设幸福赣州

  《若干意见》实施以来,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已印发10个支持文件,农业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37个部委出台46个具体实施意见或支持政策。政策“大礼包”,不仅为赣南人指明了振兴发展方向,更为建设幸福赣州夯实了基础。

  2013年9月,南康“全国实木家具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通过国家质检总局专家组验收。这一成果,是南康区坚持“质量赢得市场、品牌做强产业”的发展方向,围绕质量兴市和名牌战略,以发展经济为主线,创新品牌建设工作机制取得的。

  过去的一年,赣州探索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民住房财产权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移民搬迁进城进园等一批试点,推动行政审批、农村产权、地方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作为国家第二批低碳试点城市,赣南人大胆创新,组建了赣州环境能源交易所。南康区元龙水电站在赣州环交所的撮合下,顺利卖出碳排放权,为全省绿色低碳发展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架起“连心桥”,种好“试验田”。时下,赣南人正在加快推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等34个试点示范事项,建设赣州综合保税区、3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开放创新平台,加快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