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凸显“洼地效应”

16.11.2015  18:05

累计获上级支持的教育项目资金30.4亿元 

  11月10日,江西省政府召开赣州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省级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全面总结和部署赣州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笔者从会议上获悉,赣州市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启动实施一年来,该市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加大资金投入,争取对口帮扶,积极先行先试,统筹推进试验区建设,教育发展水平及教育教学质量进入了全省先进行列。

   各项扶持政策高效落地。 国家、省将赣州所有县(市、区)全部纳入了“全面改薄”中央资金支持范围,2014年至今已累计支持赣州市教育项目资金30.4亿元。教育部制定了《教育部对口支援上犹县工作实施方案(2013-2020年)》,有效落实了对口支援和援县促市政策。部省双方深入推进“部省共建江西理工大学”政策落实,大力支持赣州市新建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支持赣南师范学院更名为赣南师范大学。省教育厅连续四年执行单独面向赣州降分录取定向培养大学生政策,已累计支持省定向招生专项计划1415名。

   重大教育改革稳步推进。 积极启动了四项改革试点,均被列为国家、省级改革试点。实施了“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提升学校品质工作”试点,促进农村薄弱学校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同步提升,被教育部列为全国三个试点地区之一;依托中国人民大学附中开展了“1+1慕课”试点,全市663所学校和2万余名教师加入了“国家基础教育共建共享联盟平台”,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充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新路径,被中央电教馆列为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试点城市;支持信丰县探索“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特教新形式,教育部将该县列为“特殊教育国家试验区”;在会昌县开展了校长教师交流轮岗试点并在全市逐步铺开,被省教育厅列为省级试点。

   部分薄弱环节有效突破。 2012年来,全市筹集教育项目资金85.6亿元,实施了11大类教育项目,新(改、扩)建校舍323万平方米,购置教学仪器设备136万台(件、套)、装备多媒体1.02万套,添置图书资料500余万册,校舍总面积扩大到1171万平方米,比2010年增加283万平方米,中小学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每年完成教师培养培训10余万人次,实施“名师送教下乡”活动,上门培训农村一线教师2.5万人次;连续7年举办了高质量的教育局长、中学校长培训班。全市中小学教师队伍规模、结构、素质发生了积极变化,与2010年相比,中小学及幼儿园专任教师增加1.54万人,学前、小学、初中、高中、中职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提高4.5、35.82、34.16、4.23、6.83个百分点。

   各类教育发展进步明显。 筹集资金8.1亿元,市本级财政安排奖补资金5590万元,在全省率先实施了每个乡镇新建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工作,目前已建成乡镇公办幼儿园279所。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建成农村标准化学校1447所;市本级财政预算1.14亿元,在章贡区、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启动了教育云工程试点,有效提升了教育信息化水平,章贡区和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率先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并通过国家评估认定。2015年,赣州市普通高考各项数据指标再创历史最好成绩,名列全省前列。市财政先期投入6亿元,启动了赣州职教园区建设。全市建成了国家、省、市示范性中职学校31所,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