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标准化工作为谋划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23.07.2015  17:59


  近年来,面对入世的机遇和挑战,赣州市标准化工作按照国家标准委提出的,标准化工作要“适应市场、服务企业、加强管理、国际接轨”的指导思想要求,坚持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结合本地经济主导产业,找准工作切入点,探索出了一条标准化工作为发展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新路子。

  一、加大农业标准化工作力度,促进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

  该市以实施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为龙头,推进全市农业标准化建设,对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争创农产品名牌,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1、市、县两级政府高度重视农业标准化工作,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成效显著

  赣州地处中亚热带南缘,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土层深厚,具有发展果业生产得天独厚的土地、气候和地理区位等优势条件,是全国新兴的水果基地和最大的脐橙甜柚主产区之一。从1993年开始,该市先后实施了《信丰脐橙》、《南康甜柚》两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制定了脐橙、甜柚各8个技术标准,并经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为江西省地方推荐性标准。在信丰脐橙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实践中,单产、总产、经济效益均到得了大幅度的上升。实施前三年平均单产为0.42吨/亩,实施后三年平均单产为0.66吨/亩;年均总产由实施前三年的5213吨增加到示范后的25109吨;标准实施后三年新增产值19486万元,新增利税1715万元。信丰脐橙4个品系全部被国家农业部评为优质产品。示范区的建设使果农带来了实惠,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各级政府愈来愈重视农业标准化这项基础技术工作,从脐橙选种、育苗、栽培、剪枝、防病虫害、采摘、包装等各个环节实施标准化作业和管理。目前,据不完全统计,该市按标准化生产建立的脐橙精品果园达10万亩,其中仅安远县就建立精品果园5万亩,这些果园品种纯、品质优、产量高,均价较普通果园每公斤高出二元左右,亩增收1千元以上。2001年,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效益为中心,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精品果园,把“规模化开发、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营销、社会化服务”二十字作为发展果业生产的战略和基础,决定把赣南建成全国第一、世界著名的脐橙主产区。

  2、以农业标准化为突破口,打响赣南脐橙品牌

  赣南脐橙肉质脆嫩、含糖量高、自然着色、橙红鲜艳、富有香味,色泽品质完全可以与美国脐橙相媲美。赣南脐橙如何适应市场要求,特别在我国加入WTO后,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同时,也给创赣南脐橙品牌带来了很大的商机。建立脐橙标准化体系,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检测体系,并以示范形式在全市加以推广,是该市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项重要技术工作,它直接关系到实现全市脐橙生产的市场化、产业化、集约化、现代化。用标准化贯穿脐橙生产的全过程,从选优良品种、种植规格、果园管理到脐橙产品、规格、加工、包装、质量、品牌等诸多生产要素转化为果农可以操作的标准,使脐橙产品与工业产品一样真正成为标准化的产品,这对谋划发展地方经济,推进脐橙产业化进程至关重要。该市按以下三方面展开了工作:一是市委、市政府于2002年成立了市委副书记李南生为组长的赣州市制定《脐橙》国家标准领导小组,积极向国家标准委申报《脐橙》国标起草项目,经国家标准委同意,列入2003年国家标准制订项目,目前正进入具体的实施研制阶段;二是在市财政支持下,正在运作赣南脐橙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工作;三是正在积极争取在赣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基础上,在我省“国家果蔬水产肉禽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下,给赣州市增挂一块国家脐橙检测中心。这些工作的逐项落实,尤其有了技术保证质量监督体系的支持,必将大大提高赣南脐橙国内外市场品牌知名度,使赣南脐橙顺利进入国际市场。

  3、通过建立技术标准体系,促进“猪—沼—果”工程健康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加快了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赣州市仍是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全市农业人口649万,占全市总人口的80%。这几年来,在农村沼气推广果业开发和畜牧业生产的实践中,赣南人民创造和推广了以沼气为纽带,推动生猪、果业及相关产业协同发展的“猪—沼—果”工程,促进了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和农业、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得到了江泽民、胡锦涛、朱钅容基、吴邦国、宋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和肯定。被农业部称之为“赣州模式”,列为全国两大生态农业类型和“十五”重点推广的50项技术之一。据统计,目前全市建成户用沼气池48.16万个,占总农户数的31.27%。各地结合主导产业,每年应用种植农作物面积达560万亩,建立“猪—沼—果”生态农业示范户41.33万户、示范乡镇107个,示范村1053个。过去,由于缺乏“猪—沼—果”工程技术标准化的研究探讨与宣传,在工程建设中存在标准不统一、设计不规范等问题,影响了综合效益的发挥。2001年赣州市“猪—沼—果”生态农业被列为国家第三批重点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全市运用标准化的原理和方法,开展“猪—沼—果”工程技术标准的试点建设,研制全套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建立技术支撑与服务体系,并以此为技术标准基础,对周边地区及至邻省的“猪—沼—果”工程发挥起示范和推动作用,在更深层次和更大范围上引导农民脱贫致富。目前,该市已制定发行NY/T4165-2001《户用农村经济生态工程南方模式设计施工与使用规范》,“猪—沼—果”除解决农户的能源外,其沼液、废渣还有肥效和防病作用,衍生出“猪—沼—稻”、“猪—沼—菜”、“猪—沼—鱼”、“猪—沼—花”等系列农业生态模式,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围绕市委、市政府主攻工业的决策,创办工业园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站,企业标准化工作得到加强

  赣州市毗邻闽、粤,邻近港、澳、台,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近台腹地。近几年,该市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加快了招商引资的步伐,沿海地区大量企业转移到我市,落户在全市各地的工业园区,初步形成了以工业园为核心基地的工业发展新格局,工业园的建设,已发展成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面对新的工业布局,面对工业园内企业种类繁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产品质量低劣不等等现状,如何找准切入点,切实为工业园提供快速有效的服务,赣州市局及时调整思路,通过以抓工业园质量管理来辐射和带领全市工业企业质量的全面提升。首先在赣南工业园设立了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站,目的是逐步改变以往那种重打假、轻管理,重处罚、轻服务的工作方式,逐步改变以前在机关坐等企业上门办事的模式,主动走出去,直接为企业排忧解难。

  工作站成立后,制订了服务工作指南、工作制度和工作规划,向社会和园内企业公开服务内容。为使服务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工作站对园内企业挨家挨户进行调查走访,摸清园内企业标准、质量、计量等方面的情况,并逐一建立档案,有针对性地制定服务计划。在标准化工作方面,工作站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的服务工作:
1、根据企业的行业、规模、管理水平等情况,为企业提供不同的标准体系模式或方案,指导企业视情况选择实施。

  2、积极鼓励和帮助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首先,为企业收集,提供标准信息。其次,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使产品质量上档次、上水平,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严格企业产品标准备案审查制度,严禁无标生产,要求园内企业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确保产品质量。
该市于都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在该县楂林工业园设立工作站,竭诚为园内企业服务。工作站同志走访得知江西李子园牛奶公司需要证证,而化验室的计量仪器未检定时,立刻向局里汇报,马上组织检定人员帮助企业检定、修理各类计量器具46台(件),邀请有关专业人员指导协助该企业申办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并帮助该企业申报省优名牌产品。该站还帮助江西青梅果酒业有限公司制定了青梅标准体系,有效地解决了青梅的销售问题,在工作站的有效帮助下,酒业公司与农大一起研制开发的青梅酒获科技进步奖和江西省优秀新产品奖。另外,工作站上门为企业办理组织代码21份,提供各类咨询132次,技术服务67次。受到了园内各企业的一致欢迎和好评。

  三、实施国家级“重要技术标准研究”,全面推进技术标准战略

  2003年赣州市被国家科技部,国家质检总局确定为第二批“重要技术标准研究”专项试点城市。8月12日市政府领导亲自主持了项目的启动仪式。该项目重点开展脐橙、生态农业、稀土、有色金属为主要特色产业的技术标准战略研究,建立和完善示范产业的标准化体系和质量监督体系,鼓励示范产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同时通过示范产业的辐射和联动作用,带动和促进全市其它产业的健康、快速、持续发展,为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各项奋斗目标和解决当前政府关心、社会关注的“三农”问题,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针对该市工农业技术标准相对滞后的现状,赣州市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研究主要分三步走:第一步,制订好能确切反映市场需求又能最大限度满足顾客满意的产品标准,如进一步制订和完善脐橙、金边瑞香、兴国灰鹅、五丰米粉等产品标准;第二步,建立健全以产品标准为核心的有效标准化体系和质量监测体系,如建立和完善无公害农产品检测中心、矿产品检测中心等,使该市名、优、特产品不仅能占领国内市场,还能占领国际市场,并能形成较快的反映机制,适应市场变化,化解风险能力;第三步,运用标准化“简化、统一、协调、优化”原理,加强技术标准的集成,探索出推动全市技术标准发展的新模式,促进全市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